英雄是事迹材料精选7篇

时间:2023-05-05 作者:Anonyme

我们在写事迹材料之前,一定要对人物故事进行了解,在平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比较熟悉,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英雄是事迹材料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英雄是事迹材料精选7篇

英雄是事迹材料篇1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人……大家都在为这个事情努力,我只是一个组局的人。”汪勇说。2月26日,国家邮政局印发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递员”称号,并号召向汪勇学习,凝聚起全行业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强大力量。

1月23日,武汉全城公交地铁停运。金银潭医院因为位置偏远,医护人员上下班通勤成为难题。在经历了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顺丰快递员汪勇下定决心去接送医院下夜班的求助者。随后,汪勇把金银潭医院的需求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开始招募志愿者。出行问题初步解决后,让援鄂的医护人员吃上热乎乎的白米饭成为汪勇的执着心愿。他采取扫街的方法,看到开门的餐厅就进去谈合作,终于找到了一家固定供餐的餐厅。爱心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一个又一个新的“局”不断组成,一点一点的爱不断传递,一点一点的计划渐进实施,这背后,是众多如汪勇一般的志愿者怀着爱心、凭着勇气聚到一起。平凡之人追随本心,做出了非凡之事。

汪勇有一段话朴实又感人:“人这一辈子碰不到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尽全力做,不后悔。其实想想,我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汪勇只是一个快递小哥,但他同样在一线为抗击疫情英勇战斗,他以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只要力所能及地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奉献,一个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平凡岗位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英雄是事迹材料篇2

乡镇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线,切断病毒在农村的传染途径,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__镇党委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取参与全区联防联控,大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迅速部署落实领导职责。针对疫情形势变化,__镇党委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迅速成立了__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具体。各村(居)、各部门树立强烈的政治职责感,以担当精神和过硬作风,扛起疫情防控职责,做到人人领任务、人人有职责。成立专门督导组,强化督促指导,发现问题立即抓整改落实,绝不允许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纰漏,确保防控工作高效有序。

筑起“战疫”最强防线。__镇结合实际,针对疫情形势变化,从“摸底数、防输入、筛存量、强协调”等多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压实职责,确保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胜利。一是挂图作战,上墙上心。成立指挥部,将职职责务、监管工作上墙,并每日统计更新,以实现疫情防控动态监管、追踪疫情形势变化。专项工作明确到组,细化到人,确保工作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切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网格化管理,职责到人。构成全镇网格化模式,制定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小组、小组长包户的职责人制度,实现区、镇、村、小组四级联动,每村配备“公安+医护+镇村干部”三人小组,做到摸排监测全覆盖,有序稳定开展防疫工作。三是重点排查,不留死角。集中力量对围绕辖区内出租屋、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人群进行排查防控,全面排查造册登记,分类处理,确保如有情景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

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家长会就是动员令,常态化宣传就是不间断动员。__镇各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标语、循环播放村内广播、开好家长会,增强群众自我防疫意识和社会信心,引导群众力量参与抗击疫情,做到群防群治。在全镇动员号召下,群众纷纷进取响应,自发采取防控措施:小组村民纷纷自主在村道设卡排查,在村庄构筑起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邻里邻舍间相互监督,自觉上报疫情发生地相关人员流入信息;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村村户户搞卫生,加大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力度,堵塞病毒传播渠道。

万众一心,没有翻可是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越可是的坎。__镇党员干部力同心、严防死守,全镇上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展现新时代...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英雄是事迹材料篇3

许海峰同志是城关市政设施养护所的职工,是一名退役军人,抗击疫情下沉一线的志愿者。寒风凛冽,疫情来袭,他主动请缨,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突击队。当他穿起红马甲,红色志愿者徽标贴在胸前的那一刻,作为来自部队培养的一名共产党员,心中奔涌着一股热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是我的初心使命;我是一名战士,退役不褪色,顽强拼搏是部队对我的培养;我是一名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疫情在即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语言坚定且无畏,行动勇敢且无惧。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许海峰同志给自己下了一份抗疫请战书,毫不犹豫地赶赴抗击疫情志愿者的服务中,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服从组织安排,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抗疫决心。

在抗疫中,他是一名充满活力的志愿者,作为年轻的志愿者,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始终冲在前沿。他在门岗卡口值守不分昼夜,劝返外来人员耐心细致,“疫”不容辞、凸显担当,用行动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化身“卫士”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用激情点燃战胜疫情的信心,努力成为人民群众危难时刻的贴心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市政人吃苦耐劳、敢于守护,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志愿“红”。

许海峰同志在抗疫一线接到所紧急抽调加入到雁北街道雁园路、雁滩家园核酸检测点志愿工作任务,报到后听从社区统一安排,维持检测队伍秩序,喷洒消毒灭菌、核查人员登记信息、帮助老年人安装手机二维码扫描,特别是22日从清晨到黄昏,他就在人群中逐一询问还需要帮助的居民,一天下来嗓子都有一些不适,还是默默坚持一遍一遍在队列里问询,社区工作人员对他说,小伙子别急,别太累。他说,没事,我年轻,做这些工作有意义,我喜欢做。许海峰同志就是用实干担当为人民群众健康筑牢生命防线最美的一道抗疫“红”。

面对疫情,许海峰同志所在的社区成立了青年党员突击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他作为队员,严格按照要求参加志愿者服务队抗疫,坚守退役不褪色,尽显军人担当。搬用抗疫物资运送,我年轻我来;夜间卡口值班值守,我是党员我上;负责“一测二验三核四询问”工作,做好“一米距离”秩序维护,我精力好,我干。作为共产党员,许海峰同志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上,怀着责任,带着担当,把筑牢抗疫一线使命扛在肩上;作为退役军人,即使脱了军装,依然发挥着军人退伍不褪色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坚信不放弃,为打赢,时刻准备着。许海峰同志就是这样以星星之火散发自己的光和热,时刻准备着用实际行动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贡献力量。

许海峰同志连续数日奋战在抗疫一线,闲下来才能与家中父母视频,爸妈在通渭,只有他退役后居住在兰州,疫情期间忙起来就少了对爸妈的问候。与爸妈视频只要接通就能听到爸爸急切的话语:兰州冷不冷?疫情控制住了没?晚上还去值班吗?你是年轻人多干多动,谁家有需要就多帮;母亲使劲搓着手叮嘱着穿暖和,天冷了记得吃饭!看着爸爸妈妈,听到爸妈担忧且疼爱的唠着家常,一天的劳累顿觉舒缓,此时许海峰就是一个爸妈疼爱的孩子。

许海峰同志作为身穿红马甲的市政人,用行动默默坚守着对抗疫的决心,从他的行动中可以看到共产党员的坚定,退役军人的刚毅,青年人的勇敢。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我们一起勇于向前,同舟共济、凝心聚力,决战疫情;让我们一起为冬日里的兰州增添温暖再接再厉,抗疫到底!

英雄是事迹材料篇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不期而至的大疫情,她没有退缩,没有躲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疾控一线战士的英雄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她,是父母牵挂的女儿,是孩子亲爱的母亲。可是身为疾控工作人员,面对疫情的发展,她没有选择退缩,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

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当接到值班人员通知后,现场疫情处置小组全体人员立即集结完毕。

帽子、n95口罩、乳胶手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护目镜、胶靴、外层手套……一系列的准备动作完成后,虽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但彼此之间已然分辨不出谁是谁,她带领大家一一整理了着装,确保每个人的防护措施到位,随着现场疫情指挥员的一声 “上车,出发”,印有_县疾控中心标志车奔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疫情面前,她是勇毅担当的战“疫”先锋。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了《_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她所在的流调组对县医院报告的34例住院观察病例,进行了流调,对150余人密接人员逐个进行了排查,确保不漏一人。

她穿梭在危机四伏的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病人,她通过手中的纸、笔精准记录下病人的各项信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

寒冬夜幕,她和流调组的同志们伏在办公桌前,继续书写着流调报告……这样的情况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国难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

1月23日晚上7点多,她刚从流调一线下来,回到科室,电话响了,是她爱人的电话,一名刚从执勤一线换岗休息的警察,电话那头问到:“老婆,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她停顿了一下,摇摇头说:“我还有工作,有什么话回家再说吧!”语气是那样的坚决和不舍。“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电话那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她鼻子一阵酸楚。科室的同志都调侃到,“呦,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浪漫,哈哈哈……”,一阵欢声笑语,仿佛洗去了大家这些天所有的疲劳,也冲淡了疫情带来的恐惧。

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有时无暇顾及家庭,经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总感觉亏欠孩子。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选择了工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她分管的科室在她的带领下曾被评为“咸阳市疾控中心先进科室”“_县卫健局先进股室”等荣誉。

疫情当下,她和所有的奋战对抗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们一样,始终把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到首要位置上,用实际行动向疫情发起“冲锋”。

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像她一样冲锋在前的疾控人,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全县人民守护着“第一道防线”,我们看到了希望。

英雄是事迹材料篇5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英雄是事迹材料篇6

3月1日早上10点,刚到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的周朝辉和周海文,给理发工具和座椅喷了一遍消毒液,为当天的志愿理发做准备。

“你有什么需求,是要剪短一些还是留长一些?”每次理发前,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这样问。周朝辉说:“虽然是在疫情期间,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会尽量满足不同人对发型的需求。”

周朝辉今年41岁,周海文今年33岁,两人来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汉渼树理发店的理发师。2月14日,周朝辉看到同济医院招募志愿理发师的公告后,马上报了名。“我想为武汉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周朝辉说,他随后在理发师的工作群里发起号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后也报了名。

周朝辉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门当理发志愿者就是服务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要近距离接触,他们坦言当时有些紧张。但随着防护认知提高,两人的心态也平稳起来。“我们每次出门都会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服务对象。”周朝辉说,如果去医院,他们还要戴好护目镜。

只要抗击疫情前线的人需要理发,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开车前往,提前一天预约好之后,他们会在早上7时50分左右出门。每次给一个人理发大概要10到15分钟,为女性理发需要更长时间。一天下来,周朝辉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务60个人,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晚上-点。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后,他们的脸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许久没回家的周朝辉收到了9岁儿子的一封信:“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你只用保护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们在家都会很开心……”看完信,周朝辉哭了:“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抗击疫情一线的人群,为了家人的安全,我们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结束,我们就不收费。”周朝辉说,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更辛苦,能为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周海文说:“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顿火锅。”

英雄是事迹材料篇7

张继红老师主动申请留在学校,并担任20秋幼教班主任工作。因为是新接手的班级,又处在疫情期间,人心比较浮动,孩子们情绪波动比较大。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她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家长放心,每天全程陪伴在学生身边,定期和学生家长沟通,用爱心和责任心和孩子们共同抗疫。

爱是沟通的最好桥梁。张继红老师以最大的'爱心和责任心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群体力量抗击疫情,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关怀。每天晚上亲自教室消毒,早上六点半到教室通风,然后到宿舍查看学生内务情况。课间和学生谈心,缓解学生想家情绪。每天到晚上八点半学生安然入睡,自己仍需要超前备课,常常到很晚。一天十几个钟头,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她是个很大挑战,但疫情就是命令,唯有做的最好,才是对学生最负责任的体现。

想学生所想,学生有困难她总是千方百计帮着解决,用最大的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倾诉,不厌其烦的讲述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三尺讲台献青春,年过半百战疫情”。没有抱怨,唯有初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她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