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比较熟悉,大家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写事迹材料都是为了记录人物故事,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平凡事迹材料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平凡事迹材料篇1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平凡事迹材料篇2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平凡事迹材料篇3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却做着令人感动的事。清洁工—再平凡不过的人,却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做着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但没有他们,我们生活的环境却无法想象,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他们。
记着冬季的一天早上,大概六点多钟,天刚蒙蒙亮。我起床无意间透过窗户看到了一个人在空旷的道路上做着什么,因为冬天的寒冷,路上基本没有什么行人,所以他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穿着厚重的橘黄色的工作服,在清晨微弱阳光的照耀下笨拙的拿着铁锹在铲雪,时不时用戴着脏手套的手擦一下脸上微微浸出的汗水。这么寒冷的冬天,而且是清晨,难道他不冷吗?看着他不畏严寒的劳动着,心里说不出的心酸。看他的动作也是很大的年龄了,却做着这样辛苦的工作。这让我不禁想到他是为了生活,但更多的是为了我们大家的生活环境,为了让大家在冬季出行的路上更安全些。想到这些,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敬意。渐渐地,清洁工走远了,身影越来越模糊,但他清扫过的道路却越来越清晰。
清洁工人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夏季,烈日下,风雨中,依然有他们的身影,为了给我们一个洁净的环境而挥洒汗水。尽管路上的行人毫不注意他们,随手把垃圾扔到地上,可他们却毫无怨言的把地上形形色色的垃圾一点一点的拾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这是多么高尚的一种品质啊!冬季,外面虽然刮着风下着雪,他们依然坚守着岗位。寒冷的冬季,路上的人们被冻得瑟瑟发抖,从清洁工人身边匆匆走过,没有谁会注意到在他们通红的脸上为了行人的安全已经流下了冰冷的汗水。道路在他们的清理中减少了行人因路滑而摔跤的危险。他们为了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清洁的环境辛勤的付出着。我们不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吗?是他们不畏炎热、风雨、寒冷、冰雪,危险,在干净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汗水。
让我们不要再乱丢垃圾,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平凡事迹材料篇4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有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一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买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室,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阿,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她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以后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潭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平凡事迹材料篇5
我爱画画,最爱画马路,每个双休日,我总爱拿出画板,画下我家门前的那条虹梅南路。
这条宽阔的虹梅南路虽然还很年青,却折身出上海的腾飞,曹行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为何会有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都要感谢改革开放的倡导者,伟大的邻袖――邓小平,邓爷爷。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爷爷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邓爷爷虽然是个伟大的领导者,可同时他也有着平凡的老百姓一样的情怀。
节假日里,邓爷爷与普通百姓一样,和儿孙们一起嬉戏,童心未泯,头戴柳枝圈,尽享天伦之乐。邓爷爷一家,四世同堂,融洽温馨,如沐春风。在家中,邓爷爷对继母夏伯根老人如同去世的生母一样孝敬;作为丈夫,他与夫人卓琳结婚50多年,一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作为父亲和爷爷,他非常疼爱子女,含饴弄孙。每一个生活角色,邓爷爷都担当得十分出色。
邓爷爷是一个非常有组织纪律,非常有原则的人。他“公事不私议”,在家绝对不谈公事。面对自己的子孙,他总是带着那种幸福的笑。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特别率真,特别朴素的人。
而今,邓爷爷虽然不在了,但每年的2月29日,他的家人就买好多花,来到院子里,在草地上撒花瓣。那五颜六色的花瓣在天空中纷飞,真是美极了。好似邓爷爷的心永远为大家同在。
平凡事迹材料篇6
1963年3月5日,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名字雷锋,传遍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震撼了那个火红时代的人们。从那时起,他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铭记了一代又一代。今日,淡去那个时代火红的背景,他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在新的时代里,我试着寻求那些穿越时代的感动。
有人说雷锋其实很平凡,只是一个普通人,是的,他很平凡,但也不。有人说雷锋其实很普通,只是做了些好事,是的,他很普通,但也不。试问普天之下有几人可以坚持行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就连牺牲也是揣着火一样的激情?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平日的点滴善行,是能而为者,我敬佩;赴汤蹈火舍己为人,是不能而为者,我景仰。历经四十多年的岁月,我们铭记英雄壮烈牺牲的伟大,也应铭记他生命中的点点事迹。今日,没有火红的时代创造英雄,我们依然在被后者所感动:
2003,我们被一位老人感动,她步履蹒跚,但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以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就是被称作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的高耀洁。
2004,我们又被一位年轻人感动。他想要用自己的青春让阳光洒满贫困孩子的心灵,他点亮了爱的火把,却刺痛了人们习惯黑暗的眼睛。这一年,他让人们泪流满面。他,就是西部支教大学生徐本禹。
2005,我们还是为一个平凡人而感动。当“麦莎”来临时,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毫不犹豫,因为纵身一跃是源自内心的品质。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河南民工,叫魏青刚。
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温暖的手,便是凡者的全部。默默付出中,我们已被感动,因为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
时过境迁,但感动不会变;岁月流逝,但一颗爱心永不消逝。人,并不一定要凭借轰轰烈烈的事迹才能证明你的热心,平日里的举手之劳就是一种美德;人,也并不一定要英雄史诗般的壮举才能体现崇高的品质,点滴小事就是构筑人性的基石;人,不一定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这样的豪言壮语,也不一定需要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般的无畏牺牲,发自内心的默默付出,就能感动全世界。
季羡林说过:“做一个好人其实很简单,只要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一些就行了。”中科院院士王选把要求再降低,说只要考虑别人和自己一样多就行了。真的,其实闪光的人性并不都是伟大、壮烈的,往往都是平凡而又温暖的。
幼时我就曾背诵过“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训诫,至今依然谨记在心。在这个春雨霏霏的日子里,在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忽然感悟到原来善行就是那么简单:
在晃荡的车厢里,起身让位于需要者;
在茵茵的草坪中,拾起不和谐的垃圾;
在菁菁校园里,为来访者指明去路;
这样就够了,真的就这么简单平凡,却令人感动。
平凡事迹材料篇7
依稀记得那个烈日当头的夏日,我进入了众兴中学,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涯。那个夏日,火一样的激情,燃烧着我的心,令人澎湃。从此我就是高中生了,一个新的起点,就是一个新的希望。五天的军训,让我体会到了军旅生活,感受到了军人那独特的魅力与气质。那次军训拉开了令我感动一生的高中生活的序幕。
世间情最深,莫过桃李情
高一时,班主任王老师倾注了他多少的心血与爱像呵护一朵欲放的花朵,又像培植一株朝气蓬勃的幼苗一样,精心的培育着我们,怎能不叫人感动。记得他那稍胖的身体一次次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和粉笔头;记得他费了好大劲把墙上砸入钉子来挂住门栓,因此而把手弄的通红;记得他一次次拿起满是尘灰的黑板擦用力的擦着,伴随着阵阵的咳嗽;记得他那一句句的温暖话语令那个冬季都像羞涩了一般;记得……
真诚你我间,再把友谊谈
琼,我的同班同学,高一是,高二也是。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菏,吹过绿树花从的风,又如一片天上的云一样,纯洁真诚。记得你为因解不出题目而焦急的我解围;记得你替因错过时间而不能值日的我值日;记得我生病时你送来的香甜苹果;记得我唱歌不好听时你对我的鼓励;记得……
普通的服务,温暖的情?
刚进入这个学校,一切都还不知道。你,众中最普通的一员,给了我最普通的服务,却让我感到非同一般的温暖。记得刚开学事因不知道食物的价格而一遍又一遍一个又一个的询问时,你耐心的回答;记得那可口的食物入口的感觉,犹在家中一般;记得那次因为忘了找钱而焦急的站在门口等我回来的张望;记得那次因不小心而把油汤溅在我的身上那慌忙的道歉;记得……
严格的管理,辛勤的付出
学校管理非常严,时刻提醒我要安分守纪,努力学习,这离不开年级领导和校领导的辛勤付出。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记得那正值中午安静的校园,怎能离开你们的督察与管理;记得那次同学突发老溢血你们及时的护送;记得你们一次次的深切教悔;记得你们组织的活动,令我们的校园生活更丰富多采;记得……
这一切的一切,最普通不过,最平凡不过,但却都蕴涵着不同寻常的情感,殷切的关心,真诚的服务,纯洁的友谊,辛勤的付出,怎能不叫人感动,怎能不让人的心为之一颤,又岂止是感动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