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生活里,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不陌生,大家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态度端正,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110疫情事迹材料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110疫情事迹材料篇1
__,女,1966年10月11日出生,党员,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门急诊科科主任、基层党支部书记。
主要事迹:
1、组建发热门诊,制定管理制度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院从1月18日起开展发热门诊接诊工作,由于我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虽然有发热门诊但从未接诊过一例发热病人,所以发热门诊的工作是从零开始。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门急诊科的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勇挑重担,担任发热门诊工作小组组长,在医院领导的坚决支持下从组建医护人员就位发热门诊岗位和发热预检分诊岗位;到准备各种物资;到挑灯夜战以最快的速度根据防控指南制定出发热门诊的各项岗位职责和流程,应急预案等并做好人员岗前培训,要求防控各项知识做到全员全覆盖培训。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发热门诊开始接诊发热病人,及时做好了对发热病人的排查和诊治工作。
作为支部书记,带头讲政治,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面对疫情冲在最前面,带领科室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要求入党的群众,积极投入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还发 展支部一名群众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更多的党员同志主动要求到我们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岗和发热门诊医生岗位来,党员冲在一线,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抗击疫情攻坚战。
3、坚守一线,带病坚持工作。
发热门诊的工作,从最开始的零经验到理顺工作流程,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工作方案,协调发热门诊的各项工作,这需要组长的坚守和坚持。疫情防控期间正值春节假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110疫情事迹材料篇2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念头: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
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一种态度:责任
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肺炎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个信念:担当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
110疫情事迹材料篇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县委、县政府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高度重视、及时安排了疫情防控工作。县人大代表刘新军迅速反应、勇当先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与县委、县政府同心同向同行,务实作为,以担当负责的民本情怀和真情践行战疫使命。
为凝聚合力而勇敢逆行,生动展示人大代表的刚毅本色
1月25日,大年初二,作为三原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三原县慈善协会会长的刘新军就开始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对疫情防控形势的研判,1月26日即连夜召开电话会议,组织紧急成立了三原慈善协会疫情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理清了工作思路、严肃了工作纪律。之后迅速协调全体理事、招募志愿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齐心协力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向社会发布了《三原县慈善协会募捐倡议书》,发起“我们在行动”公募活动,开通了网捐平台,线上线下同时运作。截止20_年2月25日,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的参与和支持下的三原慈善协会共收到近两千人次捐款601955.93元,接受捐赠物资估算价值约69万元。涓涓爱心汇聚成“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
在防护物资极度匮乏和病毒猖獗的重要时间段里,刘新军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通过一切资源联系医疗和消杀物资。往往一天只用一包方便面裹饥,为了22件医用防护服,深夜携同常务理事郑立冬两次驱车奔波500公里紧急抢购,并于大年初六和初八带领志愿者将这两批难得的医用物资送到了三原县新型肺炎隔离救治区(县妇幼保健院)。
为建言献策而殚精竭虑,忠实践行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
在全县群防群控全面运行之后,他又化身为疫情防控的后援军,多方位学习省内外的抗疫先进事迹,深入研究,有思有行,及时向防疫指挥部建言献策。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关怀下,2月12日再次倡导推出“三原战疫天使守护”计划网捐项目,为我县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和向本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关爱和支持。2月15日我县郑莹、石明洋两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战役最前沿。为解除她们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战斗,立即启动“三原战疫天使守护计划”,为“最美逆行者”家属发放了首批关爱金共四万元。
当得知医院尚无传染病防治救护工作中重要装备---负压救护车后,刘新军立即请缨并报请主要领导同意后,组织人员多次协调蓝欣特种车改装厂优先排产协会订购的车辆。为了争取最短时间内交付使用,他亲自参与,帮助接送员工,搬抬转运、监督质量、动手协助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等等。整整三天四夜,刘新军同志带领武晓强等几名爱心人士协同厂家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只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奋战在前线的医务人员鼓劲加油。2月23日在简短的仪式上,王迎新代表院方接收了这把象征三原战疫必胜的钥匙,并代表县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对协会雪中送炭的善行义举,提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生命线的守护者”型装备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为同舟共济而倾情付出,努力诠释人大代表的默默奉献
做为陕西金刚石油机械公司董事长,他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组织带领企业员工先后向民建咸阳市委会、市扶贫协会、县慈善协会等捐款捐物2万余元;因企业不能开工,主动设立暖心假,为全体员工每人每天发放100元生活费直至复工,约20余万元;个人为3月1日前参与慈善防控工作的人员每人提供80元战疫金,为部分组织机构捐赠口罩、消毒液等价值2万余元。
为守土尽责而主动发声,充分彰显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刘新军同志说“我爱我们的三原,家有难,我们义不容辞”,“越是危难时刻、越要有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越要传递正能量”,“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的一切决定,我们就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风化人、当好示范。努力搞好宣传工作,个人撰写了16篇新闻稿件通过协会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弘扬正能量;通过多个渠道号召大家一起行动,加强自我防护、保持冷静良好心态、积极参与科学防控。在这个特殊时期,刘新军同志每天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他没有防护衣,没有请战书,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没有想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想守好自己的家园。当告诫所有亲人都要居家不出门时,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努力成为了抗疫战线上的参与者、组织者、战斗者!身为人大代表危难时刻,这就是他,刘新军,一个基层人大代表在疫情阻击战中最真实的故事。
110疫情事迹材料篇4
近日,城南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收到一封感谢信。纸短,情长,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激之情,讲述了一个暖心故事。
寄信人是家住碧桂园小区的刘静,她在城区经营一家药店。“有一名患者因皮肤病需要药物,给我打电话请求帮助,因小区封闭无法外出,我就给小区物业打电话。”刘静说,“物业推荐了志愿者孙先生,我联系他后,很快他就上门拿了药店的钥匙,去店里取药给患者送去,又将钥匙还给我。当千家万户对疫情都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他却一路来来回回几趟跑,毫无怨言,让人敬佩。”
刘静要感谢的“孙先生”,是随州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孙建波,他是第一批响应号召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1月25日报名参加疫情防控,2月1日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附近的交通管制执勤,负责劝返过往车辆和行人。2月4日到东城办事处文峰塔社区恒大名都小区值守。2月9日调整到城南新区涢水社区当志愿者。”孙建波告诉记者。
自从2月9日下沉到碧桂园小区以来,为了让小区居民少出门、不出门,同时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孙建波按照城南新区统一安排部署,每天早上7点半就来到小区,收集居民需要代购的药品信息,一一核对后,按照他们的需求进行统一采购、配送。
碧桂园小区是我市最大的商住小区,面积大,居民多,代购药品的工作量非常大。孙建波介绍,每天上午,碧桂园小区各片区物业工作人员会将他们当天统计的居民需要代购的药品清单发过来,他负责全面收集整理,统计代购需求、电话核对药品名称、药品数量,下午进行统一采购后分发到各户。
“常见的药品可以就近到附近药店采购,碰到特殊情况时,则要跑遍全城的药店,才能给居民买到急需的药品,而这种特殊情况基本上每天都存在。”孙建波说,“实在买不到时,则报给社区,由社区向上级反映加以解决。”
在每天收集核对药品信息时,代购最困难的就是处方药,部分患有糖尿病、慢性病、需要化疗药品的居民,孙建波需要提前一家一家上门收取居民身份证、医保卡、病历本等。“这些药品都是需要在城区各个医院开出来,像这些处方药的需求清单,每天平均至少8单,这些都是居民急需的救命药,是绝对不能断档的。”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药品送到居民手中,孙建波成为“跑腿小哥”,每天都奔波在市中医医院、曾都医院、中心医院龙门院区、文帝院区……一天下来,忙得脚不沾地。
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孙建波集中采购药品回来后,先在小区卡口进行消毒、换上新口罩后,才进入小区为居民送药。2月27日晚,翠山蓝天二十七街的住户叶星海夫妇在接到孙建波冒雨前往中心医院为其代购的糖尿病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时感激不已。“非常感谢,真的是非常感谢您,这是救我的命啊!”叶星海夫妻连声道谢不止。“真的不用谢,我是一名党员志愿者,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朴实的话语未落,孙建波顾不上停歇,又去往第二家。当把一份份急需的药品送到居民手中后,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十点多。
这段时间下来,孙建波清楚地知道哪些药是用于哪种疾病,哪些药哪个药店有,哪些处方药在哪个医院开。“每天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居民们感激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疫情当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尽量宅在家,不出门,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他充满信心地说到。
110疫情事迹材料篇5
李紫帅,女,23岁,共青团员,绛县东城区人,西藏农牧学院在读硕士。
因疫情原因,学校推迟了开学时间,面对疫情,她不仅主动配合东城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活动,而且在抖音平台上看到我县“开展区域核酸检测,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第一时间联系报名,提交“志愿者申请表”并加入绛县青协“大学生志愿队”的大家庭,申报参加“我县县城区全员核酸”志愿者。多次根据协会的安排、部署和要求,于早上大早准时前往宇丰小区核酸检测点对接相关负责人,有序配合大家摆放桌椅板凳、拉警戒线、测体温、维持秩序、协助老人注册、保存、使用“晋快检”小程序以及协助医护人员登记被检测人员的信息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工作中认真、仔细、耐心,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当前,青少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政治上要先进,活动中要积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在读硕士,她觉得更有义务和责任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时刻听从党的召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一道生命防线,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回报祖国和社会。
110疫情事迹材料篇6
夜晚,一阵刺耳的笛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一辆雪白的救护车呼啸而过,望眼欲穿的病人家属见到这些“白衣天使”——医生,心中的巨石才放了下来。
平时,我们不怎么注意他们的存在,并没有认为他们特别重要。可是,如果有亲人朋友生病受伤甚至生命垂危的时候,只有他们能使我们的亲人朋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啊!
如果没有他们,没有他们废寝忘食地坚守在医疗第一线,我们的生活就不得安宁。无论是人们在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还是大家正在悠闲地放假,只要接到有危重病人需要救治,他们就马上赶到医院夜以继日地为病人做抢救工作,有时一个手术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体力、精力消耗可想而知。正因为这样,有多少人才得以逃脱死神的魔掌,有多少人才能健康地生活。
如果没有他们,在非典和禽流感盛行的时候,他们随时会被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抢救患者,研究预防药物。不然,如今还不知有多少人栽在非典和禽流感的“魔爪”之下,说不定现在这些病的局势还未控制下来,甚至还有蔓延的危险。
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我们的存在。在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疾病和伤痛,大概只有一些我们自己能够抵抗过去,假如没有他们,谁为我们治病,谁为我们制药……
古时候,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医生,如李时珍,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亲口尝试各种野生植物,哪能制造出各种灵丹妙药。有的植物还特别毒,见血封喉,要是没有他们亲自品尝并记录下来,后人那能得知这些药物的毒性,他们勇敢的自我牺牲精神,值得我们称赞!
的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能没有这群“白衣天使”——医生,他们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10疫情事迹材料篇7
张定宇——不辞辛劳托起希望
最早收治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先打响的地方。56岁的院长张定宇,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与病魔展开争夺,累计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29日,张定宇和同事收到上级部门的通知,赶往湖北省新华医院会诊。根据多年的传染病防治经验,他感觉这次的“肺炎”不同寻常。金银潭医院第一时间开启紧急通道,当晚6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和3名家属,首批收治入院。
在得知这9名患者的咽拭子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后,张定宇当即决定做肺泡灌洗采样,分别送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市疾控中心。这珍贵的第一份临床样本,为后来科学家们成功分离出病毒颗粒和基因序列、发现并确认新冠病毒,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春节前一周,转诊患者急剧增多,医护人员告急,防护用品也告急。此前,张定宇已经紧急安排医院采购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不断腾退新的病房和病区,为持续增多的患者预留床位。春节前夕,有600张病床的金银潭医院21个病区全部改造、消毒、布置完毕,投入使用。
就在金银潭医院全力以赴与病毒竞速、与时间赛跑之时,坏消息接踵而至: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门诊部负责接诊,不幸感染新冠肺炎;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症……然而张定宇却连去探望一眼的时间都没有,他经常深夜两点才躺下,4点就被手机铃声叫醒。
重压之下,同事们无私无畏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张定宇。“全院257名党员,争相奔赴急难险重岗位,没有一个逃兵。”张定宇说。南六病区主任陈南山临危受命,参与两个icu病区建立,最多的时候,1人管理近百名病人;重症隔离病区医生涂盛锦和同在隔离病房做护士的妻子曹珊,把酒店房间让给外地援助医生,以车为家睡了近一个月……
随着援鄂医疗队陆续驰援,超负荷的医务人员终于能喘口气,但张定宇却停不下来。“从病房改造、院感防护措施到患者的具体用药和治疗,他都亲力亲为。”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复诊办公室护士长李彩红说。
张定宇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性格风风火火、脾气急、嗓门大。疫情发生以来,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有同事见他上楼很费劲,想扶一下,却被他谢绝,“我自己可以走!”
在一次病区主任见面会结束后,张定宇说出了实情:“兄弟姐妹们,我得了渐冻症,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抢回更多患者!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拜托大家了!”他双手抱拳,深鞠一躬。大家这才知道,从前年开始,他们的院长走路愈发僵硬,不是因为腿脚不好,而是身患这种罕见的绝症: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
泪水模糊了大家的双眼。在院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带动下,金银潭医院广大医务人员更加勇敢地投入医疗救治中。除了常规疗法,他们还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患者多种疗法并辅以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大大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病亡率。
如今,已经担任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的张定宇,仍然兼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他一如既往地忙碌,“冬季来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丝毫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