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肯定接触过事迹材料,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军人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军人事迹材料篇1
1996年考入军校,2012年转业回家乡,时至今日,脱下军装已经7个年头。然而,**市纪委派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干部**却说,感觉自己从未离开过部队,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
脱下的是军装留下的是军魂
年龄42,不算小;工龄23,不算少;党龄18,还很年轻。这是**常对同事说的话。他军旅生涯16载,工作经历十分丰富。从空军工程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一线作战部队修过战斗机,参加过多项实战演训任务。后来由技术改行政,历任空军某航空兵团宣传保卫股长,空军某航空训练基地宣传保卫科长、组织科长、纪检委员,先后荣立集体3等功1次,个人3等功2次,荣获嘉奖5次。
转业后,因为单位机构改革等原因,他先后在原广电局,原文广局工作,后被选调到派驻纪检组,期间先后被借调到市纪委信访室和监督检查二室帮助工作,短短几年调整了五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到一个新岗位,**都是积极学习,努力适应,通过多项工作磨砺、多种实际问题处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他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那份初心,饱含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他自己常说:组织把我安排在了这个位置上,有多大能力就要做多少事,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他骨子里始终有军人那种坚韧不拔的韧劲,扛起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哪怕再苦、再累、再难都会坚持住。
2023军人事迹材料篇2
根据街道安排,1月27日xx同志接到担任大水坑路口疫情防控卡点值班长任务,xx岁的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奔赴一线。我是退伍军人,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冲在最前面,别看我年纪大了,值夜班一点问题没有。于是,xx年党龄的xx同志做好表率,连续三天值夜班,从下午16:00-24:00,连续8个小时的值班没有叫苦叫累。
1月30日,xx同志在坚守四天后倍感疲惫,大家才知道他身患xx年的高血压,以及肝内囊肿、血管瘤等疾病,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建议他换岗休息,他却说:我通过这几天的工作,已经很熟悉检疫流程,经验更为丰富,在这个争分夺秒的非常时期,换掉一个人又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流程,我身体目前没有大问题,还能再继续坚持!于是,固执的xx同志只愿意暂时回去休息一天,接下来还要继续坚守岗位。
xx同志是武汉人,家乡的疫情非常严重,他很担心老家的亲戚们,只能每天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情况。母亲已经80岁高龄,弟弟做物流配送工作,弟媳是超市经理,为了确保疫情爆发后的运转秩序,他们每天都要坚守岗位。我虽然不在他们身边帮不上忙,但是我坚守现在的岗位,一样是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xx同志的妻子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大年初二就开始奋战在防控疫情的一线。他说没有大家、小家之分,大家都要同舟共济,带头发挥老党员的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役还在继续,感动仍在上演,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坚守一线岗位负重前行的人儿,才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人民幸福安康!
2023军人事迹材料篇3
隋景东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建平县北二十家子镇人,于199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在部队期间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遇到艰难险阻,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受到了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2000年12月退伍 ,退役后服从组织分配到北二十家子镇工作。现任北二十家子镇卫健办主任。
疫情仍在肆掠,战鼓雷动正急!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二十家子镇人民政府号召全镇广大优秀退役军人“牢记党的教导,不辱军人使命”积极投身防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镇政府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积极协助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命令后,闻令而动,迅速安排人员对地处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防疫测温排查值班点,对广大居民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人员排查,进出测温登记等防疫工作。工作中,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逐门逐户搞排查,对不理解工作的群众耐心解释、认真劝导;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居民,主动搭把手,帮帮忙。截止目前,全镇已对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整体实现防疫知识宣传全覆盖,重点人员测温排查无遗漏。与此同时,北二十家子镇向全镇广大退役军人发出《倡议书》,号召:“牢记党的教导,不辱军人使命”积极投身防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隋景东就是积极响应号召的一名优秀退伍老兵。隋景东,北二十家子镇卫健办主任,原解放军某部战士,在部队服役2年,多次受到嘉奖。疫情发生后,隋景东积极协调镇内8个行政村、1个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全镇开展疫情宣传、重点排查、公共区域消杀工作。从疫情发生至今隋景东带领全镇党员干部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工作超14个小时以上,通过艰辛努力,累计入户宣讲、走访、排查8000人次,截止目前北二十家子镇未发现一起确诊和疑似感染病例。
隋景东同志作为退伍军人,积极采取交通要道防疫检查,疫情防控宣传,人员排查、公共场所消杀等防疫措施,面对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面对每日奔波的几十里山路,隋景东本色不改,初心未变,用对全镇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初春的严寒中为广大退役军人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旗帜。
面对突发的疫情,全镇广大优秀退役军人虽然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直面生死,救死扶伤,但他们胸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冲锋在防疫战线的最前沿。旗未偃,鼓未息,在抗疫战斗的一线,全镇优秀退役军人的身影正前赴后继的不断涌现。
2023军人事迹材料篇4
端公村退役军人服务室成立于2019年,退役军人、村支部书记薛占堂任服务室主任,现有工作人员5人。
退役不褪色,若有战,召必回。1月21日,端公村朱庄自然村陈某和丈夫吴某(武汉人)带着儿子回娘家过年;1月29日,吴某出现发烧、咳嗽症状,随即被送往社旗县县人民医院诊治;2月1日,吴某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按照上级要求,吴某妻儿与其岳父母一家10人需要立即进行留置隔离观察。
若有战召必回。端公村退役军人服务室强化组织带动第一时间组织退役军人,组织了27人的联防联控工作组,建立战地党支部。
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端公村退役军人服务室又迅速组织成立党员先锋示范岗,退役军人党员带头守在工作第一线,吃住在观察点,对留观人员做好细致入微的服务照顾、心理疏导和消毒防控。
积极奉献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经过端公村退役军人服务室倡导,退役军人带头捐款捐物,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捐款捐物2.2万元。
既是战斗队也是生产队带头组织有序复工复产。端公村退役军人服务室带领群众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耕备耕、复工复产。截至目前,组织群众有序开展烟叶大方土地整理300亩,完成中药材基地灌溉配套790亩,组织红薯育苗1200万株;组织外出务工人员有序复工复产279人。
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查找差距、检视问题;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对标对表、抓好整改。2021年1月7日,富源县老厂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学习了张桂梅先进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集中学习会上,领学人员介绍了张桂梅如何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弃。张桂梅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她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为和学识起到先锋引领作用。以共产主义信仰办学教育、改革创新,锻造了丽江教育史上的奇迹,展示了锐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辉形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squo;五一squo;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
工作22年,他历任6个部门的负责人,始终坚信忠诚干净担当、踏实肯干为民,才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坚守初心、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真心实意地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事。他,就是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小川。
赤诚之心,服务显本色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19年5月,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服务站工作,先后6次专题研究,投入大量资源支持退役军人工作。
谋定而后动,杨小川精心谋划、全力协调,按照五有标准建设服务站。2019年9月街道、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街道服务站综合办公面积300平方米,配备工作人员6人;每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办公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配备站长1人、工作人员1人。建立工作制度14个,明确工作职责,公开服务承诺,设置文化墙、接待室、展示厅,力争做到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服务优质化。
兢兢业业,担好站长角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摸清家底,他与工作人员一道进村入户、走街串巷,高质量完成信息采集1176人。全面掌握困难需求,建立各类台账25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为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他开动脑筋,建立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实行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包社的模式,做到辖区退役军人联系全覆盖。一年来干部走访联系退役军人1500人次,收集问题125个,帮助困难退役军人55人次,化解矛盾问题74个。
为做到帮扶解困精准化,他按照一人一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50人、落实帮扶措施47条。采取以政策帮扶点、企业捐助点、自己筹措点的方式整合资源,缓解资金难题,帮助生活困难94人次、医疗困难6人次、住房困难5人次。
他紧密联系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龙桥街道民兵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防控、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等一线战场发挥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赓续军民鱼水深情。一年来,志愿队伍支援兄弟乡镇扑灭森林火灾3次,参与疫情防控720人次,助农收砍榨菜160人次,助力双创义务清扫320人次。重要节日期间,无论情况多么特殊,他都要亲自走访慰问,为退役军人送上关怀和温暖。
开拓创新,实为工作增色
为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在坚持七到位一处理原则基础上,杨小川建立龙桥街道退役军人工作七到位制度,一是排查问题到位;二是解决问题到位;三是思想疏导到位;四是帮扶救助到位;五是接访服务到位;六是分析研判到位;七是保障措施到位,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
2020年6月,街道退役军人卢某兄妹4人来到他的办公室,情绪激动地反映其父生病住院事宜。他一边热情接待稳定情绪,一边安排工作人员迅速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到医院慰问,协调医保部门解决就医问题,申请了临时救助金,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朴实的话语记心中。工作中,杨小川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服务,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为全区标杆。
2023军人事迹材料篇5
__,男,汉族,__年5月生,中共党员,_年_月任镇村党委书记至今。三十多年来,同志所在党支部先后多次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也多次被授予“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他始终把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的良好军旅作风记在心头上、落在行动中。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抓班子强队伍,树立党支部的核心地位
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
__同志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能够仔细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解。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每月按时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要讲理想、讲道德、讲文明,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为民服服务意识,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
抓民生促发展,带动群众奔小康
__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前,村全村共有耕地4750亩,村集体收入为869元,人均纯收入为650元,群众主要收入为种植业,生产力落后,农田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差,全村柏油马路只有1.5公里,老百姓吃的水也是自家压灌井里的水,饮水安全和质量都没有保证。面对村如此落后的局面,他勇挑重担,做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带领村班子成员,四处筹款为村全村通了自来水,创办了村面粉厂,并引进山东小尾寒羊,发展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维修东城楼,保护印迹,为村后来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引入社会捐款,修建了村小学及村委会。大力实施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组织群众自筹资金,修建村住宅小区6栋楼,群众整体搬迁入住率达95%,同年建成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五保家园、村文化广场、音乐喷泉、图书馆、九曲黄河灯阵传习所,争取环保项目完成住宅小区的各项硬件配套设施,环境宜居优美。__年开始实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被住建部命名公布为“美丽宜居村庄”。带领党支部班子依托千年绵延的丝路文化、河西走廊文化、屋兰文化,秉承文化复兴重任,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屋兰古镇项目。_年4月屋兰景区项目破土动工,有效保护和传承了村一带流传了上千年的“九曲黄河灯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旅游带动了村的产业发展,促进了村的经济转型升级,为村的乡村振兴、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民心问冷暖,一心为民做实事
“我们天天同村民打交道,如果不帮群众干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就会戳我们的脊梁骨”,王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日常生活中,王书记总是坚决贯彻落实扶贫政策,深入贫困户家中,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贫困户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他多次深入村精准扶贫户家中,了解情况,为制定详细的脱贫致富计划,在他的帮助下,最终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多年来,像这样的小事,王书记做的太多太多,他群众的冷暖,更关心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怀着这样的心情,王书记高瞻远瞩,全力主张在村搞“三变改革”,将村的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彻底解决了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这个主要矛盾,为村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