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书美术教案6篇

时间:2025-10-23 作者:Cold-blooded

一份精心策划的教案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写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趣的书美术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有趣的书美术教案6篇

有趣的书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橡皮泥创造性的表现一张有趣的脸。

2、运用团、搓、压、捏、拉等多种技能表现头部的五官、发型等丰富脸部特征。

3、尝试借助辅助小工具,大胆想象、体验泥塑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橡皮泥、辅助工具(小刀、牙签)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脸游戏,感受人物表情的多样性。

1、 出示人物表情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有趣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做鬼脸。

(2)总结:你会做鬼脸吗,我们一起做一做,玩一个变脸游戏。

(3)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进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变脸,感受脸部表情的多样性。

2、教师总结:我们的眼睛、嘴巴变一变,就会变化出不同的表情。以前我们都是用比笔画一画有趣的脸,今天我们要换一种方法,挑战一下用橡皮泥做一张有趣的脸,可以怎么做呢?

3、幼儿观察后回答:需要做一个大大的脸、然后是头发和五官。

二、尝试运用团、搓、压、拉、捏的方法塑造出脸表现出脸部的五官。

1、引导幼儿迁移以往经验,可以团圆、压扁的方法表现大大的脸,同时脸型上有所变化和创新。

2、脸型完成了,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3、还需要做五官和头发,那好谁会做眼睛?

4、重点讨论眼睛的做法,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制作眼睛,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5、迁移经验,用做眼睛的方法,可以来做鼻子和嘴巴和发型吗?

6、展示教师欣品,引导幼儿欣赏,帮助幼儿丰富制作经验。

7、作品欣赏完了,接下来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发挥想象、设计一张有趣的脸。

三、幼儿进行泥工活动,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在制作五官的过程中注意五官的位置。

2、作品表面尽量要光滑一些。

3、鼓励幼儿大胆展开想像在人脸部的表情和发型上做一些创新和变化。

四、评价活动。

1、鼓励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幼儿作品。

2、教师对有创意和表现好的小朋友予以表扬,并对一些作品出现的问题予以建议。

有趣的书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图画建构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理解动词:趴、飞、浮、游、爬、探、蹦、跳。

3、明白知道凡事要为自己留有余地以及不盲目模仿他人的寓意,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教材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的制定,结合学前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又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制定为:要让幼儿根据图画建构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让幼儿理解文中动词使用与角色特征的关系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材料:

知识经验准备:

1、积累幼儿对动物的相关经验。

2、幼儿事先对沙滩的接触。

物质准备:

1、为了引出课题,我为幼儿准备了鳄鱼玩具,来激发幼儿阅读读本的兴趣。

2、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大书《沙滩上的鳄鱼》,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观看和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

3、我为幼儿准备一些动词字卡,是帮助幼儿在观察图画中丰富词汇,进行语素的学习。

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因此,只有让幼儿充分去看、去想、去说、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幼儿才会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故事,同时获得故事以外的能力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提问法:

这是分享阅读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变以往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启发性、开放式的提问。如:我在活动开始就问:"你觉得它是一只什么样的鳄鱼?鳄鱼在这片沙滩会遇到谁?"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根据画面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

2、直观法:

分享阅读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导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3、示范法: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为主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本次活动中,针对个别词汇的理解,教师作语言示范讲述,为突破难点服务。

(二)说学法:

学法运用得当幼儿将会更感兴趣更主动参与学习,本次活动预计采用自主学习法和体验法来达到目的。

1、自主学习法:在活动中求取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激发幼儿兴趣,使其更为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活动中的第二环节中,老师抛出问题,让幼儿自由想象,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体验法:在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动作理解文中系列动词的使用,加强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

说活动程序

根据分享阅读的教学形式特点和《纲要》提出语言指导要点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活动设五个环节完成目标。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鳄鱼玩具,通过视觉效应,再加上适当的提问,如:"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它有些什么特征呢?"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阅读大书作准备。

第二环节:大书阅读,建构故事情节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难点设计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让幼儿两页的进行阅读的方法,主要是让幼儿完整理解和归纳故事中画面的要素在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根据画面丰富词汇,是这难点的突破。

第二步骤:运用直观法、猜测讨论法及间插的启发性提问,指导幼儿自主阅读,引导幼儿结合关于动物的知识,发散思维,给幼儿充分想象空间,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了学习的重点。

有趣的书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观察陀螺的外形特征,学会陀螺制作的基本步骤。

2、尝试利用圆规画圆,利用多种材料装饰陀螺。

3、通过玩陀螺,感受制作的成功感,体验动手的乐趣。

教学重点

陀螺的制作及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陀螺的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各种各样的陀螺。

2、准备圆规、铅笔、胶水、硬纸板、小棒、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物品吗?

在老师小时候就玩这样的玩具,陀螺。

板书课题(21、陀螺转转转)

二、新授

山东民间自制的玩具种类繁多,这些玩具就地取材,都带有本乡本土的特色。陀螺,就是儿童们十分喜爱的玩具。传统陀螺大致是木质和铁质的倒锥形,玩法是用是用手发动旋转起来,再用鞭子抽陀螺的底部,使其不停的旋转。欣赏各种各样的陀螺(木质、铁质塑料、果冻壳、粘土等)。讨论:

1、你喜欢什么样的陀螺?

2、什么样的造型才适合陀螺旋转?怎样装饰才能使陀螺鲜艳亮丽?

小组讨论制作陀螺的材料,造型及如何装饰。

三、演示捻捻转陀螺的制作方法。

1、用圆规在硬纸板上画几个等大的同心圆。

2、小心的用圆规的针尖在圆心上扎一个孔,把画好的圆剪下来。

3、将剪好的圆形叠加后用胶水粘牢。取6厘米长的细木棍或牙签,将一头削尖,穿透圆心,尖头部分留三分之一长。

4、试试旋转一下,看是否能够旋转,可调试其平衡,使旋转更稳定后粘牢。

5、设计美丽的彩绘图案装饰陀螺,使陀螺更好看。

6、一个漂亮的陀螺制作完成了。

四、艺术实践:

用你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既可以旋转起来又装是好看的陀螺。

五、评一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材料、造型及如何装饰的。

互评谁制作的陀螺更稳定,装饰更好看?

六、小结

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很多都可以变成好看又好玩的玩具,用心观察,巧装饰,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创意。

板书设计:

21、陀螺转转转

造型

装饰

有趣的书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沙的特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沙画的基本方法。

2.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活动准备:

方盒、作画沙、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做沙画的兴趣。

师:“你们有没有玩过沙?”“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你们平时怎么玩的呢?”

教师:有位大师也喜欢用沙作画,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画的?画了什么?”

二.看视频,认识沙画的基本方法。

1.讨论大师作画的方法:大师画了什么?怎么画的?有没有看清做了哪些动作呢?

2.引导幼儿学习做沙画的基本方法:漏一漏、刮一刮、抠一抠、捏一捏、抓一抓….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方法。

3.幼儿尝试用沙学习基本方法。

三.示范画,巩固沙画的.基本方法、

1.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吗?

2.幼儿找一找,说一说。

3.教师小结:这幅图上的秘密都被小朋友找到了,其实在我们做沙画的时候,有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我们想画的。

四.激发兴趣,幼儿练习做沙画

1.学习了沙画的方法,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创作一幅呢,想画什么?想怎么画?把你的好想法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吧!(同伴交流)

2.幼儿作画

五.幼儿合作作画

六.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小班和中班的美术学习,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特别是在线条的运用上。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幼儿对于美术的兴趣和尝试,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利用不同工具(木棒、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等)进行沙画创作。来绘画前,老师没有规定某一个或内容,都是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利用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方阵为板块,进行绘画。期间,也不是每个方阵都是顺利地完成沙画绘制,每个方阵都遇到了不同的困难和疑惑,这里,就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走出困境,拓展思维,大胆作画。

有趣的书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石头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

2、操作材料:棉签、橡皮泥、毛线、双面胶、瓶盖、皱纸等。

3、照相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听说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呢?

1、幼儿观察石头作品。

2、教师引导提问:你看到的礼物是什么?你发现这些作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3、你看到的石头变成了什么?

二、启发引导,教师示范操作。

1、逐一出示石头,引导幼儿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纹理特点来发挥想象。(结合回答,教师在投影仪下示范讲解)

2、请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像什么?

3、教师介绍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然后进行操作,完成作品。

三、幼儿尝试操作。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

2、引导幼儿结合石头的外型,发挥想象,进行操作。

3、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1、在多媒体上展示、评价作品。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我把石头变成了什么?

有趣的书美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漫画作品,感受人物脸型、五官的夸张变形。

2、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面部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3、感受夸张和变形的乐趣,开拓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欣赏漫画作品,感受脸型的夸张、变形。

(1)教师:前几天我们看了一些漫画作品,这些画家的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把脸变成什么样子了?

(3)教师:这些画家喜欢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进行创作,这样可以强化脸部的某些特点。

2、引导幼儿讨论,重点欣赏五官的各种有趣的变形。

(1)教师:除了脸形可以变,你觉得我们脸上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我们看看画家是怎么变眼睛、嘴巴、耳朵的。 ①教师出示嘴巴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中的嘴巴特别在什么地方?这张图片中的嘴巴像什么?牙齿像什么?

②教师出示眼睛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中的眼睛是怎么夸张变形的?这张图片中的人眼睛特别特别的小?有点像什么?

③教师出示耳朵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2)教师:看到各种各样变形的脸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教师:这些作品让我们觉得很有趣!原来我们可以用移动五官位置、改变五官大小的方法将五官进行夸张、变形。

3、明确要求,幼儿创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的脸变一变。你想把脸型变成什么样子?把五官的一个部位变成什么样子?用移动位置的方法还是改变五官大小的方法?

4、相互交流作品,感受脸部的夸张变形。

教师:你画的脸哪里变形了?变成什么样子了?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