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球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5-10-07 作者:Kris

一份灵活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应对学生的兴趣变化,调整教学内容,教案的评估标准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彩色球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彩色球教案模板6篇

彩色球教案篇1

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句型“xxx给奶牛吃xxx,就挤出xxx,xxx喝了变成了xxx。”

准备:

1、小白兔、小花猫、小花鹿、小狐狸图片;

2、小橙兔、小绿猫、小紫鹿、红狐狸图片;

3、奶牛图片,橙、绿、紫、红的牛奶图片各一。

4、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过程:

一、话题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都喝过牛奶吧?你们喝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你 们有没有喝过彩色的牛奶呢?

2、(出示奶牛图片)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头神奇的奶牛,只要喂给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二、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神奇的奶牛。

(1)、师(出示小白兔):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什么样的胡萝卜?小白兔吃了橙色的胡萝卜就挤出什么样的牛奶?为什么?

(2)、小白兔喝了橙色的牛奶变成了小橙兔提问:这是为什么?

(3)、教师用一句话讲述小白兔的故事。幼儿跟着教师讲述。

(4)、小花猫看见了(出示小猫图片):给奶牛吃了什么?什么样的青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花猫喝了变成了什么?

(5)、请个别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讲述小花猫的故事。

(6)、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7)、(出示一组图片)。提问:谁来了?小花鹿给奶牛吃了什么?什么样的茄子?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什么?

(8)、请个别幼儿讲述。

(9)、师幼共同讲述。

(10)、梳理回亿上面的内容

提问:刚才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师引导幼儿回忆复述。

(1)、最后,又有只小动物想来试试,会是谁呢?(师出示一组图片)

(2)、请个别幼儿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3)、师幼共同复述故事。

三、幼儿操作

1、教师示范操作方法。

2、请幼儿在操作前看清楚给他们吃的是什么颜色的蔬菜,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喝过后会变成什么颜色。

四、作品展示

1、请幼儿把作品贴到黑板上然后一起交流说一说小动物发生的变化。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五、延伸

小朋友,我们把我们的作品放入语言角,再说说彩色的奶牛的故事吧

彩色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引导幼儿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和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自主表达,大胆进行仿编。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让幼儿大胆进行仿编。

教学准备:

1、《彩色牛奶》故事课件

2、各种蔬菜

3、自制奶牛图片每组一张

4、各种小动物头饰(数量要多于幼儿人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奶牛图片并提问:这是谁?它有什么本领?奶牛身上挤出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从奶牛身上挤出的各种颜色牛奶吗?

教师:这是一头神奇的奶牛,从它身上可以挤出各种颜色的牛奶,这是怎么回事呢?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彩色牛奶》你们就明白了。

二、理解故事,尝试表达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幼儿:

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牛大叔带来的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小动物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师:小动物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吗?让我们再来欣赏故事。

2、播放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①播放第一、二段课件内容,提问幼儿:

谁来了?

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说:黄黄的胡萝卜)

奶牛吃了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什么?

②播放第三段课件内容,提问幼儿:

谁又来了?

小黑猫给奶牛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说:绿绿的青菜)

奶牛吃了绿绿的青菜就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什么?

③播放第四段课件内容,提问幼儿:

谁来了?

小花鹿给奶牛吃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说:紫紫的茄子)

奶牛吃了紫紫的茄子就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小花鹿喝了变成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这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就挤出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紫鹿。)

④播放第五段课件内容,提问幼儿:

又有谁来了?

灰狐狸给奶牛吃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说:红红的西红柿)

奶牛吃了红红的西红柿就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灰狐狸喝了变成什么?

教师:谁能将这段话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⑤播放第六段课件内容,提问幼儿:

小动物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吗?

怎么变?

小动物有了这头奶牛心里感到怎么样?

为什么?

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小朋友要什么菜都吃的身体才能强壮。

三、自主游戏,大胆仿编

1、教师: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牛大叔有这样一头神奇的奶牛,都想过来喂奶牛吃各种蔬菜。小朋友猜一猜,又有哪只小动物来了?它会给奶牛吃什么蔬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了什么?

个别幼儿表达

2、幼儿分组游戏:我喂奶牛吃蔬菜

幼儿自选头饰扮演一种小动物,选择一种蔬菜喂奶牛,并讲讲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自己变成什么颜色。

教师巡回观察,对幼儿叫不出名字的蔬菜予以提示。

彩色球教案篇3

实施策略: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视听结合理解诗歌--朗诵诗歌感受韵律--创造想象仿编诗歌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准备:

ppt课件背景音乐教学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和仿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ppt:"今天陈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小草、小花、白云的颜色)他们都闭着眼睛在干什么呢?(请个别或集体回答)

(2)引导启发: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快乐的梦,教师对幼儿的梦进行总结。

(3)小结:你们的梦真有趣,看,小草、小花、白云也睡醒了,他们都做了什么样的梦呢?

2、理解诗歌,感知事物与色彩的关系

(1)出示ppt:小草小草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美丽的梦,猜一猜小草梦到什么了?

播放录音(我梦见我在绿绿的草地上跑来跑去,到处都是绿绿的,好美啊。)小朋友说说小草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绿绿的)为什么说小草的梦是绿色的?

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2)出示ppt:小花小花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快乐的梦,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花儿吧?(小花小花,你做得什么梦呀?)播放录音(我梦见和蜜蜂、蝴蝶姐姐在红色的花园里跳舞,到处都是红红的花,好快乐啊。)小花的梦是什么颜色?(红红的)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3)出示ppt:白云白云也爱做梦,小朋友猜白云做什么样的梦?(幼儿猜测)播放录音(我梦见自己在蓝蓝的天空中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到处都是蓝蓝的,好有趣啊。)白云的梦是什么颜色的?(蓝蓝的)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4)出示ppt:小朋友小朋友也爱做梦,每个小朋友每次做得梦都不同,梦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你们的梦是彩色的。

小结: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3、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播放轻音乐)

(2)老师领诵,幼儿跟诵。

(3)提出朗诵的要求,模仿动作,有感情的再次朗诵。

4、创造想象,仿编诗歌

(1)扩展幼儿发散性想象:想一想还有谁爱做梦呢?

(2)完整地朗诵诗歌:把小白兔、葡萄和(小朋友创编的内容)请到大家彩色的梦里。(把仿编后的诗歌完整的朗诵一遍)

5、活动结束。

平时都是爸爸妈妈给你们讲睡前故事,今天就由小朋友来给爸爸妈妈朗诵这首优美的诗歌,祝爸爸妈妈做个快乐的梦,我们一起祝各位老师今晚也做个甜甜的梦。

温馨提示:

本教案为完整版,您若需要学习备案,可自行复制粘贴到您的电脑中使用。

教学理论依据: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理论中指出: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其创设大胆猜想、自由表达的语言环境及寓教于乐的情境式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感受儿歌的优美语言和意境。

实施策略:

策略一:启发引导、主动学习: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述,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策略二:大小图片、理解梳理:自制绘本中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大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小图帮助幼儿梳理并熟悉诗歌内容。

策略三:插入音乐、情感渲染:在朗诵、游戏、仿编时选用合适的音乐会使儿歌的意境更美、情感更浓,更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记忆儿歌内容。

策略四:创设情境、尝试仿编:"帮朋友找梦"的游戏,让幼儿在自由表达与帮助朋友的环节中不仅能感受到仿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2、学习朗诵并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活动准备:

1、自制绘本《梦》、音乐2、水果、蔬菜、小动物等图片若干,自制小屏风。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活动难点:

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做过梦吗?"(……)"有四位小客人也爱做梦,让我们一起听听。"

2、基本部分

(1)学习诗歌《梦》,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自制绘本《梦》,理解诗歌内容。

第一幅图:师:这是谁?小草在干什么?小草爱做梦,她梦到了什么呢?小草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

小结: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第二幅图:师:小花爱做梦,它梦到了什么?小花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小结: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第三幅图:师:白云爱做梦,它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

小结: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第四幅图:师:小朋友爱做梦,她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

小结:(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2)回顾诗歌内容,帮助记忆。

师:刚才都是谁爱做梦?(出示"第五幅图片"诗歌中的形象全部呈现在一幅画面中)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呈现完整儿歌的内容。

(3)幼儿欣赏教师朗诵诗歌《梦》。(播放背景音乐)师: 《梦》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师: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让我们也用甜甜的、美美的声音来试一试!

(4)幼儿完整朗诵诗歌1-2遍(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及时调整)。

3、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3)幼儿欣赏教师朗诵诗歌《梦》。(播放背景音乐)师: 《梦》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师: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让我们也用甜甜的、美美的声音来试一试!

(4)幼儿完整朗诵诗歌1-2遍(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及时调整)。

3、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通过"帮朋友找梦"的情境游戏,让每位幼儿成为仿编者。

(2)每位幼儿选择一位"朋友"猜测其梦的颜色,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教师进行个别或小组的巡回指导。

(3)送"朋友"进梦乡。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将手中的"朋友"送入"梦乡"。

(4)伴随着好听的音乐,幼儿串联仿编儿歌并集体朗诵。

4、结束部分伴随音乐进入彩色梦境。

教学反思: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在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的环节中,我能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且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彩色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以及课题“彩色翅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西瓜引入 体会宝贵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西瓜图)你们知道这个西瓜是从哪儿来的吗?这可不是个一般的西瓜,它来自遥远的海岛——宝石岛上。它经历了狂风巨浪,吮吸的是咸涩的海水,是海防前哨的解放军战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才培育出来的第一个西瓜,让我们来听听它不平常的经历吧!(课文11-12自然段的录音)听了刚才的介绍,说说哪里让你特别感动?

[从学生熟悉的西瓜入手,听听这个西瓜不平常的经历,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海岛的艰苦和边防战士对待这个西瓜所付出的辛勤与努力。]

2.出示语段:

小瓜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战士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先自由读,再指名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相机提问学生:

(1)哪个词写出了这个小瓜是经历了种种磨难才幸存下来的?(残存)

(2)读着“残存”一词,你仿佛看见暴雨过后瓜地里怎样的情景?

(3)面对这“残存”的小瓜,战士们除了浇水、施肥,还会怎样做呢?

[通过“残存”一词的理解,体会这个小瓜的来之不易。在如此贫瘠、荒芜的海岛上想要把这个小瓜培育大是多么不容易啊!战士们要花多少心血和汗水才能把它养大。引导学生感受这个西瓜的珍贵。]

二、走进海岛 感受艰苦

师:一个我们看似平凡的西瓜,为什么在小岛上如此宝贵。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海岛,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吧。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也可以同桌问问。

1.初读课文。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海岛:荒凉等)

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3.补充宝石岛资料

宝石岛又名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西沙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因而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远离大陆人迹罕至,没有淡水,也没有昆虫,更别说有其他动植物了。

师:听了介绍,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通过资料理解宝石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没有淡水,没有昆虫,可见条件有多么艰苦。]

师:终于有一天,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出示语段)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师:战士们播下的是什么?

师:然而,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可到了收获季节却连一个小瓜也没结。这又是为什么呀?(需要昆虫授粉)

师:所以今年瓜秧开了花,战士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进行了人工授粉,对待这个残存的西瓜像对婴儿般悉心照料着,一点儿也不敢马虎。这唯一的一个西瓜终于成熟了!现在,如果观察通讯站站长问大家:这第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应该让谁先来尝呢?(雷达兵、战士们)

[如此荒凉的海岛是因为有了子弟兵才显现生机,才有了这第一个西瓜。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播下去的是希望的种子,是建设海岛的信心和热爱海岛的深情。]

三、海岛尝瓜 体会喜悦

师:是啊,如果雷达兵战士头脑没有里那些农业知识,没有战士们给给西瓜仔仔细细地人工授粉,恐怕在宝石岛上是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战士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让我们把最甜最甜的西瓜送给他们吧!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战士们尝瓜的?(第13自然段)(出示语段)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1.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你什么?抓住一连串动词感悟这个西瓜的宝贵。

[体会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劳动成果的喜爱。]

2.想像说话练习。

战士们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仿佛想起 。轻轻地闻着,好像在说:“ ”。慢慢地咬着,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

3.齐读尝瓜,体会喜悦。

四、结识小高 感悟可敬

师:多么可爱的战士啊!现在,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小高。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画出来,多读读,你觉得这个小战士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1)这一“扔”一“抱”,写出了小高的什么?

(2)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从三个“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去掉“不”改一改。

(3)齐读体会语气的坚定。

3.这是一群怎样的战士啊?(可爱又可敬)

[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岛上的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定会改变。他也相信,小昆虫一定会在海岛安居乐业的。]

五、揭示课题 柳暗花明

(出示)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从这句话你感悟到了什么?(昆虫已经在岛上安居乐业了。)

2.揭示课题,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彩色的翅膀”为题?

[字面意思是指蝴蝶昆虫对改造环境,对瓜果起的作用。同时象征着战士们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那份深情。至此,学生对为什么用“彩色的翅膀”为题已柳暗花明,教师不必过多的引导。]

六、展彩色翅 抒心中情

师:是啊,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小高一样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改造海岛,保卫着海岛。此时此刻,同学们让我们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学生写话练习。交流。

[借用课题彩色的翅膀,让学生放飞想像如今的宝石岛,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

昆虫

战士

彩色球教案篇5

一、课文简析。

本文采用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小朋友绘画时天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透明:物质透过光线的性质或情况,形容能透过光的。葱郁:形容树木青翠繁盛。烟囱: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的通风管道。雪松:常绿大乔木,叶子针形,绿色、蓝绿色或银灰色,球果卵形,树冠圆锥形,初生的叶子有白粉,像雪,是著名的观赏树种。精灵:一种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所出现的生物,精灵美丽无比,居住在森林的最深处。梦境:梦中经历的情境。也用于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叮咛:叮嘱,告诫。

五、近义词。

叮咛——叮嘱、葱郁——葱翠。

六、反义词。

葱郁——枯黄、硬——软、长——短。

七、多音字。

结:[ jié ]打结、结网。[ jiē ]结实、(开花)结果空:[ kōng ]真空、空军。 [ kòng ]空白、空地。

八、段落大意。

第1小节,写了我的梦是彩色的、各种各样的,能在白纸上跳蹦。第2小节,写了“我”画草坪、野花和天空的颜色。第3小节,写“我”画了森林里的雪松、小鸟、小屋、太阳。第4小节,写了“我”的彩色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九、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

2、想一想,填一填。三石为()、三日为()、三口为()

一个人,二人()、三人()、人山人海。

一棵树,双木()、三木()、绿树成荫。

3、课内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我有一大把()

有的(),有的(),有的()

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了;

大朵的野花,()了;

大片的天空,()了;

蓝——得——透——明!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仿照课文第2小节,写一写。

(3)双手拂过的地方,流淌的溪水,()了;大朵的云儿,()了;

4、课外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花是彩色的,蝴蝶是彩色的,梦也是彩色的。

梦是绿色的。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一粒粒种子。农民伯伯做了一个绿色的梦。

梦是红色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照。荷花从荷叶下钻了出来,开出一朵朵粉红色的花。荷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

梦是金色的`。秋天,橘子熟了,挂在枝头像一个个金黄色的小灯笼。橘子做了一个金色的梦。

梦是白色的。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大地都变白了。雪花做了一个白色的梦。梦是彩色的。个自然段。

(1)春天的梦是()色的,夏天的梦是()色的,秋天的梦是()色的,

冬天的梦是()色的。

(2)照样子,写句子。例:蝴蝶是彩色的,梦也是彩色的。

()是()的,也是()的。

5.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指尖滑过的地方,

平坦的沙滩,黄了;

高大的椰树,绿了,

广阔的大海,蓝了;

蓝——得——纯——净!

彩色球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