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教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与需求,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拆礼物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拆礼物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母亲在孕育,照顾自己的一些辛苦故事。
2、通过游戏,感受到妈妈给予的爱,增加母子、母女之间的深厚感情。
3、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彩纸。
2、每人画一张表达自己心愿的画,张贴到展板上。
3、让小朋友对妈妈和老师说一句感恩的话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4、录音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
1、请妈妈们利用假期给宝宝讲一个关于“妈妈爱宝宝或宝宝爱妈妈”的故事,并带一张母女或母子的照片和一张妈妈小时候的'照片(电子版)
2、(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聊聊“爱妈妈”的话题
(2)环境以母亲节为,带领宝宝们装饰母子、母女的照片,给妈妈穿漂亮的衣服(美工)
(3)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
3、(1)请妈妈盛装出席,走红地毯
(2)进入班级,评选最相像的母子或母女,颁发奖状
(3)亲子制作:装饰我和妈妈的照片
(4)我给妈妈唱首歌
(5)与妈妈一起分享好吃的(一定的妈妈亲手做的)
(6)送礼物,结束愉快的活动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随着活动的进行,我的感触良多。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多年来,我们得到了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要说报答的话,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但我们一定要体谅母亲的辛劳,学会关爱母亲、体贴母亲。平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的叮咛,让妈妈放心!在家里,我们要习惯于向妈妈说一声“谢谢”,力所能及帮妈妈干一点家务,那怕是扫扫地,洗洗衣,做做饭……都能代表我们拳拳的孝心,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小班拆礼物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圣诞节越来越近,孩子们也越来越兴奋,琪琪高兴的对大家说:“我妈妈说到圣诞节时,圣诞老人要送我一件神秘的圣诞礼物。”一听这话孩子们特别兴奋,一个个讨论起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礼物,看到孩子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我想:我们何不也来做一次圣诞老人给小朋友做圣诞礼物呢?于是,我们的“圣诞礼物”这一活动也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目标]
1、学习撕、贴、粘、包技巧,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活动能力。
2、简单了解圣诞节的一些事情。
3、体验与同伴一起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礼物1——2个。
2、各种纸盒、双面胶、透明胶、糨糊、各色电光纸、毛线、剪刀、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导入。再过几天就是12月25号了,你们知道12月25号是什么节吗?圣诞节还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自编故事《快乐的圣诞节》。圣诞节的时候人们会干什么?人们为什么晚上在床头放一只干净的袜子?圣诞老人是怎么给人们送礼物的?你们想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吗?可是,圣诞老人要准备这么多的圣诞礼物可累了,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帮帮圣诞老人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圣诞老人一起准备礼物吧。
3、幼儿动手制作圣诞礼物。
要求:
(1)看谁制作的礼物很神秘别人不知道。
(2)把你制作好的礼物穿上毛线挂在我们教室的展板上,等过节的时候你就可以代替圣诞老人把它送给你的好朋友了。(老师负责帮助幼儿把礼物穿上毛线)
4、幼儿相互欣赏制作的礼物。
附故事:快乐的圣诞节
12月25日那天,也就是圣诞节这天,圣诞老人会从很远的地方,坐着雪橇来给所有的小朋友送礼物,人们一到这一天都会早早的睡觉,他们在睡觉之前呢,会在床头放上一只干净的袜子,你们知道为什么放一只干净的袜子吗?因为圣诞老人来的时候,发现屋子里的人还没有睡觉,他就会悄悄的走开;要是屋子里的人睡觉了,他就会悄悄的把礼物的放进干净的袜子里,等你第二天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圣诞老人送的礼物了。
小班拆礼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理解故事内容。
2、感觉人的感官的特别作用。
活动准备:
ppt;礼物盒;各种小礼物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礼物盒)
师:这是什么呀?对,这是用来装礼物的礼物盒,你们有没有收到过礼物呀?
今天,有只小动物也来送礼物了,看她是谁呀?
这是老鼠阿姨,我们来打个招呼吧!
师:老鼠阿姨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呀要把礼物送给几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能帮帮我吗?
二、数礼物,猜动物
师:你们看我这儿准备了几份礼物呀?1,2,3,4。一共有几份礼物呀。对了,我有四份礼物,如果一只小动物拿一只礼物,那有几只小动物会来我这儿呢?
师:我们来数数看,来了几只小动物?1,2,3,4,原来是四只动物。
师:是哪四只小动物呢?能看得清楚吗?
师:哦,小动物躲起来了,它们的身体只露出一点点,你能猜出来是谁吗?
师:这只圆圆大鼻子的动物是谁呢?谁来猜一猜。到底是谁呢?我们来看一看,哦,原来是小猪呀。
师:小猪旁边的动物长着两只什么样的耳朵呀?
师:你那猜它会是谁呢?我们请它出来好吗?是谁呢,原来是小兔呀。
师:还有两只动物是谁和谁呀?看谁一下子猜出来。
师:这只动物身体是绿色的,还有大大的宽宽的嘴巴,会是谁呢?
旁边的只动物是谁猜出来了吗?它有长长的毛茸茸的大尾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可爱的小松鼠。
师:原来老鼠阿姨要把礼物送给小猪,小兔、小松鼠和小青蛙。
二、帮小动物猜礼物:
1、小动物猜礼物。
师:老鼠阿姨把礼物送给了小猪、小兔、小松鼠和小青蛙。收到礼物后,小动物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吗?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高兴呢?
师:小猪收到了礼物,会对老鼠阿姨怎么说呢?
师:可是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他们知道吗?你们猜是什么好东西呢?
2、小动物的好办法。
师:咦,看老鼠阿姨在干什么呀?
师:哎呀,眼睛都蒙上了那怎么猜呀??我们一起来轻轻地给小动物们喊加油好吗?
(1)小兔用长耳朵。
师:小动物说,谢谢你们,但是别担心,我们有自己的好办法!来看看。
师:小兔子在干什么呀?它把礼物放到耳朵旁边干什么呀?听,它用什么听啊?
师:小兔说,嘘,刚才我听到盒子里有东西滚来滚去。你们猜是什么?
师:可是小兔还是猜不出来,它说,小猪小猪你知道吗?
(2)小猪用大鼻子。
师:看看小猪在干嘛?用什么闻啊?(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点击出现红线,突出鼻子)
师:小猪说,我闻到了一股香香的味道。咦,什么东西是香香的?
师:小猪说,我还是不清楚,小松鼠你有什么好办法呀?
(3)小松鼠用小手。师:小松鼠用了什么好办法?它在用小手干什么?
师:我们也学学它的样子,把小手拿出来。东摸摸、西摸摸。摸到了没有?小松鼠摸到了,它摸到了很多一颗一颗的滑溜溜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还有谁没猜呀?
(4)小青蛙用大嘴巴。
师:小青蛙直接把礼物怎么了?
我们也把礼物放到嘴里嚼一嚼,小青蛙说,哎呀,好甜呀?会是什么礼物呢?
(5)小结。
师:老鼠阿姨说,哈哈,其实啊,我给你们的礼物是一样的,你们来猜一猜,什么礼物是一颗一颗又滑又香又甜的呢?到底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好,那闭上眼睛,我数完一二三,你们再睁开眼睛啊。一、二、三!
师:哇!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跟你们一样喜欢、一样开心。那收到礼物,他们会怎么跟老鼠阿姨说呀?
师:真有礼貌!收到礼物或者得到帮助一定要记得跟人家说声好听的“谢谢”,记住了吗?
三、游戏——猜礼物。(小铃,香蕉、香水百合、布玩具)
师:老鼠阿姨让我来发礼物了,但是,她也要考考你们,你们可以摸一摸或者闻一闻或者尝一尝,猜猜是什么礼物,猜对了就马上送给你。
活动反思:
1、礼物盒的运用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活动之前我准备了一个方形的礼物盒,当活动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时,我请孩子猜礼物,这样不仅让孩子理解了故事中的情节,又能扩展幼儿的思维,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2、活动环节中注重幼儿的观察。
本课件中的动物形象非常鲜明,表情很到位,孩子能直接从表情中猜测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孩子很喜欢这个故事。四种动物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松鼠的灵巧小手的四个特征成为探索礼盒中礼物特征的工具,孩子通过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中了解了糖果的特征,然后由特征猜测出礼物就是糖果。活动过程中孩子一直很积极,尤其到猜礼物时,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
小班拆礼物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能清楚地表达图片内容。
2、感受送礼物和收礼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老鼠、小兔、小松鼠、小青蛙、小猪等动物。
材料准备:小礼物人手一份。
课件准备:《老鼠阿姨送礼物》故事图片2张。
活动指导
展示《老鼠阿姨送礼物》的图片,引出讲述的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在美丽的树林中,有一座小房子,是谁从房子里面走出来了?她手上端着什么呢?大家来看看图片,讲讲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请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
——老鼠阿姨端着什么?礼物是要送给谁的?老鼠阿姨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她可能会说什么?
小结:老鼠阿姨手上端着一盘礼物,她笑呵呵地说:“谁想要礼物?快点来拿吧!”
继续展示下一张《老鼠阿姨送礼物》的图片,请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都有谁来拿礼物了?
2.请幼儿描述时运用“有…有……还有…”的句式。
3.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动物们都是怎么跑来拿礼物的呢?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
4.鼓励幼儿模仿动物们跑的动作和表情,并丰富词语“飞跑”。
小结:动物们听到了老鼠阿姨的声音,小松鼠、小兔子、小青蛙,还有小猪,它们都飞跑了过来,边迈着大步边说“我们来了!”。
出示图片,鼓励个别幼儿来表演图片中的内容,并请幼儿完整地讲述。
——老师里演老鼠阿姨,要再请四个小朋友来演小动物,我们一起把图片的内容表演出来,其他小朋友帮我们配音,来说说图片上发生的事情,好吗?
教师分发小礼物给幼儿,让幼儿体验收到礼物的快乐心情,并分享给同伴。
小班拆礼物教案篇5
活动
(1)激发孩子增加对爸爸关爱的意识
(2)尽可能让幼儿体会父爱的情感,让孩子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自己也应该多多关心爸爸,并能用相应的语言把关爱表达出来。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父亲节的由来:
1910年,美国最先提出庆祝“父亲节”的倡议,并从1934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日本从1950年左右开始,将“父亲节”正式定为国民的节日。
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惯例是爸爸在外工作,妈妈在家料理家务,孩子。经常是爸爸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孩子还未醒;晚上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入睡。到了星期天,父亲蒙头大睡,真正陪孩子的时间很有限,因而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比较轻,爸爸与孩子的感情也比较淡薄。针对这种情况,日本的幼儿园在“父亲节”到来之前,会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自制小礼物赠送给父亲;选择“父亲节”那天与父亲共同玩的游游戏;学唱“父亲节”的歌曲。
(2)“父亲节”上午,幼儿园请父亲们来园参加半日活活动。
活动过程
①父亲观看幼儿入园;
②全园集中幼儿与父亲共同游戏(以分组游游戏为主);
③全体人员游游戏,如父亲与教师、父亲与幼儿拔河,猜拳,小制作等;
④父亲代表1~2人作自我介绍;
⑤幼儿唱“父亲节”的歌曲;
⑥幼儿向父亲赠送小礼物。下午幼儿离园后,父亲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演讲会或恳谈会。
活动延伸
将活动过拍摄下来,然后将相关的摄影文件都发给家长,让家长好好珍藏与孩子玩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