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能够清晰地传达教学理念,增强的连贯性,当教师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时,形成的系统性计划就是教案的雏形,,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秋节活动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秋节活动教案篇1
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让幼儿通过制作月饼、观赏月亮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
3、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整理资料,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一)制作月饼
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只是起帮助指导的作用。完成后,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如教师问: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二)制作纸灯笼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彩纸,教幼儿完成灯笼制作,可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最后,幼儿将自己做的灯笼悬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线上,然后相互介绍和欣赏。
四、亲子游戏:猜灯谜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请孩子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他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孩子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孩子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中秋节活动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读书时间发现幼儿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感兴趣,总是问这问那,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能用多种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情感受共同学习的快乐。
2、通过讲述和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机、画纸、画笔、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趣
1、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
2、出示电脑课件引起幼儿兴趣,运用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解、示范
1、丰富幼儿词汇。感受月亮的美丽,说出描述月亮的词汇有哪些?
2、欣赏故事《嫦娥奔月》
通过教师讲解,让幼儿知道月亮上没有人,《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传
说故事。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幼儿讲述。引导幼儿想象,讨论月亮上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通过让幼儿讲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幼
儿能用连贯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幼儿作业
1、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月亮上的故事》。
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运用不同形式感知月亮的美丽。
教师要参与幼儿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共同学习的快乐。
2、评价幼儿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秋节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师:孩子们,明天我们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
幼儿自由交流。
师:每年的农历8月15日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教师小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它的衣裳总是穿不上。
三、谈话品尝:
1、教师提问: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幼儿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并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节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5、交流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6、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中秋节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3、有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月饼、各种水果。
2、学习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
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那一天吗?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使幼儿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讲述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或丰收节,为什么?
教师小结: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圆就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把中秋节叫团圆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中秋节又叫丰收节。
3、了解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以及中秋节的有关习俗。提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都吃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使幼儿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观察月饼的外姓,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提问: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为什么要把月饼做成圆形的?月饼品种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饼呢?
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品尝月饼、水果,体验分享的快乐。
(1)幼儿结伴讲有关月亮的饿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诗。
(2)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中秋食物。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此次活动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具有价值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以及一些民间习俗、文化,让幼儿进行直接体验,促进幼儿的发展,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中秋节活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的食品,通过观察和品尝,知道月饼有各种各样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
2、教师准备苏式和广式月饼,水果刀一把。
教学过程:
1、自由观察盘子里的月饼,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指#教案# 导语:盘子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感觉怎么样?
2、观察月饼的馅儿,知道月饼是有各种各样的。
(1)猜猜月饼的馅儿,激发进一步活动的兴趣。
(2)观察切开来的月饼,知道月饼的馅儿是各种各样的。
导语:①仔细看看月饼里面是什么样的?②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口味的月饼?说说它是什么味道的。
3、拓展经验,介绍自己见过或吃过的月饼。
导语:你还吃过什么样的月饼,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4、品尝月饼,体验和同伴分享的快乐。(引导幼儿知道月饼是中秋节人们喜爱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