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的云端共享,让教学资源在教研组内流动起来,促进集体智慧碰撞,我们想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蝉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蝉的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心。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回忆帮助他人的经历。
(2)请几名幼儿事先编排帮助、关心别人的情景表演。
2、物质准备:表演所需道具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请小朋友认真看表演,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2、观看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1)请幼儿观看第一组情景表演:一个幼儿帮助另外一个幼儿扣身后的扣子;一个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当别人有困难时,你该怎么办?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的?
3)请幼儿观看第二组情景表演:一个小朋友伤心地哭,另外几个小朋友拿纸巾帮他擦拭泪水并劝慰。
4)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帮助他的?如果你哭时,希望别人怎么对你?遇到别人伤心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
3、说说"我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1)提问:除了我们身边的小伙伴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外,还有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呢?你有帮助过他们吗?怎么帮助的?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小结:你们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4、开展互相帮助模拟活动:互相塞内衣、卷袖子、扣纽扣等。
活动延伸:
家长平时带幼儿外出时,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积极帮助,为幼儿做乐于助人的好榜样。
教学反思: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几组镜头,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将帮助的对象由周围拓展到更大的范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你们看:(课件),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怎样帮助他们,好吗
蝉的优秀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本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教学
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一、抓关键词句。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二、把握整体,抓重点。
在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反复朗读4—7自然段,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要求学生娓娓动听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诵读中、评议中、交流中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蝉的优秀教案篇3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石头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石头
二、活动目标
通过寻石、观石、玩石等活动,激发幼儿了解石头的兴趣,并在探究中发现各种石头的特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有关石头的照片、图片、录像资料,各种石头、石制品、石工艺品、石饰品等。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我收集的石头。
(1)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的很珍贵。
(2)石头的颜色有各种各样。
(3)石头的花纹也都不一样。
(4)石头的形状很多,这是鹅卵石,是圆圆的、扁扁的。
(5)有的石头表面光滑,有的粗糙。
石头的`用途有哪些?
(1)一般的岩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可用于铺路、造桥、盖房子等。
(2)玉石、红蓝宝石、钻石是较为名贵的石头,可以制作装饰品。
(3)本地盛产的名石――寿山石,特别名贵,可做成工艺品。
试一试。
(1)把石头、木块、塑料、泥块、混凝土、土块等放人水中,会发现什么。
①木块、塑料都漂浮在水上。
②石头、泥块沉人水底。
③石头不论大小都会沉入水中。
(2)用铁锤敲打石块、木块、塑料、铁块,观察敲打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①铁锤敲打石块后看到一丁点火花。
②用铁锤敲打木块、塑料、铁块没有火花。
(3)用石块敲打铁钉、木板、核桃、土块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①石头很硬,不会碎,不会变形。
②核桃、土块被石块敲打后都碎了。
制作石艺。
由一块形状特异的石头想到了什么?运用辅助材料做出更多的东西。
(1)单块石头彩绘。
(2)多块石头组合彩绘。
(3巧妙运用粘合剂彩绘。
(4)各种石头组合,搭建园林小景。
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自我介绍制作方法和作品名称。
六、拓展思路
1.在探究石头的特征活动中,还可以把石头与蔬菜、鱼同时放在火上烧,观察现象,感知石头不能生长也没有死亡。
2.可以带幼儿外出参观,把未受破坏的自然景观与受到乱开采石料而破坏的景观进行对比,再通过观看一些有关灾害性报道、录像、资料片,让幼儿感知和了解石头对人类的作用。
蝉的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美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的美,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使语言如此的美,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感受景色的美。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等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学生可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水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应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把文章读熟的基础上,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手韩晓的歌曲《我想去桂林》(放音乐)请问你听出了什么?(学生交流)是的,作者很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等有了钱的时候却又没有时间,那么桂林那个地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让韩晓如此向往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二课──《桂林山水》,看文章能不能告诉我们答案。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⑴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⑵ 有感情朗读课文,谁想读就站起来读,但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自然段。学生思考: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从文中读懂的知识用流畅的语言叙述下来。
(学生初次接触五年级的语文课文,不适应老师的这种教法,教师不可急于求成,学生能说出很小的一点也要给学生以肯定 )
⑶ 同学们说的真好,是的,桂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有美丽的水,美丽的山,同学们能从文中知道这么多,老师真高兴,可是我还想知道在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⑷ 共同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共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等方法,使文章语言优美,从而表现出桂林山水的美:
⑴ 同学们,你们说桂林山水的'景色美吗?那你是从哪儿知道桂林山水景色是美的呢?
(引导学生知道景色美是通通过过语言美表现出来的)
⑵ 请你从文中找出自认为语言美的语句或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
抽生朗读,并提问:你从哪儿感觉到语言是美的?你知道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吗?
⑶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中知道作者利用对比、排比、比喻、引用诗歌等方法使文章语言优美,从而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优美来体现出景色的美,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三、小结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了韩晓为什么那么想去桂林了吗?你想说点什么呢?老师希望将来有一天们你们长大了也可以去桂林走一走,看一看,也感受一下祖国河山的壮丽。
四、作业
将自己喜欢的内容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并背诵下来。
蝉的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浣熊对朋友的真挚友谊。
2.了解明信片的特点和作用,能自己设计、制作明信片。
活动准备:
1.搜集各式各样的明信片,布置成一个展览。
2.卡纸、彩纸、废旧广告宣传画、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油画棒等材料。
3. 《小浣熊的明信片》教学挂图6幅,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看课件听《小浣熊的明信片》的故事,感受朋友间用明信片传递友情的美好。
提问:新年到了,小浣熊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大家要在明信片上添上好看的东西?为什么说这是一张最美丽的贺卡?
2.布置明信片展览,请幼儿参观、欣赏,了解明信片的特点和作用。
(1)请幼儿观察明信片的颜色、款式、挑选自己一张喜欢的明信片。
(2)请幼儿仔细观察明信片,说说明信片的主要特点。如:上面有画面,有简单的几句话,有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地址等。
(3)引导幼儿讨论:明信片有什么作用?
小结:明信片可以把很多美丽的风景印在上面,我们可以将明信片寄给好朋友。虽然明信片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却可以传递朋友之间的友情。
3.请幼儿制作送给朋友的明信片,增进与朋友的友谊。
(1)提问: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和谁是好朋友?想不想给自己的好朋友送一张漂亮的明信片?
(2)请幼儿制作、装饰并互相赠送自己设计的明信片。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成立“明信片工作室”,继续设计制作内容丰富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