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桩的教案8篇

时间:2025-06-27 作者:Cold-blooded

提前写好教案有助于课堂更加顺利地展开,教案的撰写能力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的重要体现,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梅花桩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梅花桩的教案8篇

梅花桩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使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材料:

废旧易拉罐若干、胶带等。

活动过程:

1、将准备好的易拉罐三个一组用胶带紧紧缠在一起,最少需要制作二十组。

2、将制作好的梅花桩分成两组排放。

3、让幼儿均分成两队站立在两组梅花桩后面。

4、让幼儿排好队,;本文按顺序让幼儿走上梅花桩,提醒幼儿双脚站稳,要踩在易拉罐中间,伸开双臂保持平衡。

5、哪一组幼儿首先又稳又快的通过梅花桩,哪一组幼儿获胜。

6、反复进行游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顺利通过梅花桩。

7、幼儿之间相互讨论怎样才能使身体平衡。

8、游戏结束,将所用物品整理放回原处。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户外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

教学反思:

走“梅花桩”时,从哪落地就从哪里重新踩上“梅花桩”,教师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通过快速奔跑的动作练习,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双手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梅花桩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针对中班的学生,对画画有了一定的认知。小朋友一般对画画的认识就是用笔在纸上画,针对这个我们特别设计用吸管吹画。我们在对有幼儿园环境的布置方面也针对春、夏、秋、冬进行布置。孩子对冬天的认识就是梅花,所以特别设计次活动,加深对梅花的认识。同时运用以前没有采用的方式进行绘画,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对梅花的认识,知道梅花有树干,梅花有几瓣。

2、能够在吹画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乐趣。

3、能掌握颜料的多少,能将树枝和梅花相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画梅花上对梅花的画法。

2、难点在吹画的过程中对画的掌握,颜料多少的运用。

活动准备

绘本、广告颜料(容易洗干净)、吸管、梅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首先拿出准备好的吸管(吹画用的吸管是平时喝的牛奶用的,也是小朋友自己保留下来的。)让小朋友说说吸管的用途,猜猜我们保留下来的吸管会用来做什么?让我们小朋友带着问题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活动过程:

1、把事先准备好的颜料、吸管、绘本分别放在每个桌子上面,讲好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老师把事先画好的梅花的图片给小朋友们看。

2、在整个活动过程当中,老师把每个步骤都示范给小朋友看。在示范的过程中,让小朋友学会观察。第一步:用吸管点一点墨汁在绘本上面,然后用吸管吹开墨汁。第二步:在画好树枝后,用自己的手指沾上红色的颜料,印上四个花瓣。老师在旁边也做一定的`指导。第三部: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让小朋友自己去画。

3、活动结束:小朋友的作品都画好了,由于是颜料所以没有那么快干,我们也准备的有一块地方专门用来放作品。老师事先把纸上都写上了孩子的名字,为了让这次活动更有意义,所以画好之后在上面都写上一句话,问问小朋友想把这幅画送给谁。

4、活动延伸:这次活动画的是梅花,我们采用的也是红色的颜料。其实还有其他颜色的梅花,我们也给小朋友自己空间去了解。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算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吹画的乐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也有很好的互动。其实社会在不断创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次的吹画活动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我们在这个活动总也吸取了很多经验。这次活动有很大的创新,突破了我们以前所开展的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考虑周全。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颜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画一种东西。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画好之后,谈谈自己画的是什么。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领导在,他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梅花桩的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3)本会外祖父视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怀,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准备(1)学习准备:小黑板

(2)预习要求:(1)把课文读道顺;(2)思考课文国况梅花泻了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梅花,自古是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则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同学们也学过许多有关梅花的时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课本。(板书课题、释题魂本课的品格。

二、明确嘘唏目标:(指名读,其余学生听记)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二、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指导(一)

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并作好批注,与同桌相互交流,完成后面的内容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天空:课文围绕梅花泻了外祖父1、(读唐诗宋词)2、(珍惜雪梅图)3、(不能回国而难过)4、(送我墨梅图)5、(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课文围绕梅花泻了外祖父的几件事,那么年居国他乡的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体会老人的爱国情怀吧!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反思

反复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2、梅花的品格是什么?3、外祖父希望我做什么样的人?

1、自学指导(二)

找出课文中外组度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是啊莺儿总要有梅花才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朗读

②汇报自学指导二中的`三个问题

四、当堂训练

一、给带点选择正确的读音

漂泊(bo.po)玷污(zhandian)眷恋(juanteng)衰老(aishuai)

(二)按要求写句子

(1)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缩句:。

(2)、我想起了外祖父

扩句:。

(3)仿写句子,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仿写:愈愈愈。

无、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梅花: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六、板书:梅花魂:{}爱国

做人: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梅花桩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桩的教案篇5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教案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阅读陈慧瑛的原作;收集梅花图片,收集有气节的中国人资料;准备《梅花三弄》、《我的中国心》音频文件,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⑴ 预习、自学课文。

⑵ 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

⑶ 了解历史上有气节的中国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在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

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设计意图:教师在一幅幅梅花图片和音乐中娓娓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这也是学生读了课题后产生的疑问,以此疑问导入阅读,意在紧扣“魂”字,留下悬念,定出学习目标,为理解“魂”字含义,学习下文,埋下伏笔。

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认读本课新词。

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

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

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

⑴ 读诗落泪。

⑵ 珍爱梅图。

⑶ 不能回国。

⑷ 赠送梅图。

⑸ 送梅花巾。

7、师小结: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的结构,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图有二。第一,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高屋见瓴,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在理清结构的同时,把课文读通、读好,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础。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梅花魂》写的是外祖父爱梅花的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文中的5件事每一件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一。内容具体而不繁琐,条理十分清楚。抓住课文的,也就找到了解决阅读中各种问题的钥匙。因此,整体阅读、理清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思考:哪部分内容让你感动?稍后全班交流。

二、交流感受深的内容,精读课文

1、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⑴ 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件打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⑵ 指名感情朗读:

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⑶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⑷ 除了这些诗句,外祖父可能还会读到哪些诗句时潸然泪下?

2、第3自然段:“我”无意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份外爱惜墨梅图?

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希罕?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

“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枝画梅,有什么希罕呢?(导入下文的学习)

3、第4~11自然段:因不能回国,外祖父哭了: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与外祖父分别的日子。指名读4~11段。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第12~13自然段: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师: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他那幅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读一读外祖父对莺儿说的话。课件打出第13自然段的有关内容。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写梅花本应用“它”,却用了“她”,为什么?)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师: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具有铮铮铁骨,刚强不屈的有气节的中国人。

课件出示一组人物配诗文的画面。

师:这是西汉时期的苏武,受尽屈辱十九年,爱国之心永不变;宋朝大臣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日英雄赵一曼:“毒刑拷打何所惧,民族气节显忠魂。”她被敌人杀害时才只有31岁;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曾经这样说道:“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在解放前夕,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所谓的“救济面”。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多少有气节的'人,他们的品格令人敬仰。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来读读这段吧。

学生齐读这一段。

师:这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英魂。课文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怎样的感悟和理解?

墨梅图是外祖父珍爱的宝贝,为什么要送给莺儿,让她带回祖国去呢?他嘱咐莺儿要好好保存这幅墨梅图,你从中又能悟出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学习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莺儿学唐诗宋词这一段时,设计“除了这些诗句,外祖父可能还会读到哪些诗句时潸然泪下?”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调取出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的思想、情感,对文本进行补充、拓展,然后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的阅读。其意图在于开掘文本,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学习第3自然段,在体会外祖父珍爱墨梅图的细节以后,教师提出问题:“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希罕的?”意在引出对下文的研读。在此,很多教师会直接引出第13自然段外祖父的一番话,进入第四件事的学习。而本设计通过教师的导语,引导学生先略读第3件事,意在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层层深入地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在第13自然段的学习中,先关注学生自己读懂了什么,再从学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气节的人。先问一问学生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气节的人,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再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资料,意在补充信息、拓宽视野,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之后,两次谈感悟,意在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师:外祖父不但送给莺儿墨梅图,在送别的那一天,还送给她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梅花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说这手绢上的梅花是“血”色的呢?

播放课件,在梅花背景中推出一幅幅祖国名胜的画面,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师: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分别的时刻到来了。船开了,越来越远。双眼含泪的外祖父久久地伫立在岸边,此时此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岛,一方是祖国。这一下子衰老了许多的老人有多少话还想和莺儿说,有多少话想和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说。你们能把老人的心里话写下来吗?

2、学生动笔写话。

3、反馈写话内容。

4、师: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作家陈慧瑛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会想到……

课件打出“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学生齐读。

5、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记在心里,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设计意图:“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源自丰富的阅读,更源自日积月累的练笔。而阅读教学凭借语言文字的情味、意境,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练笔资源。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利用这些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梅花魂

读诗落泪

思念故乡 珍爱梅图

外祖父 不能回国 中国心

喜爱梅花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设计意图:《梅花魂》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外祖父教“我”读诗词而流泪,当“我”弄脏墨梅图而生气,得知自己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这五件事,刻画了一位长年飘泊在外,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是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外祖父“思念故乡、喜爱梅花”,是学生初读课文时总体的感受。随着进一步阅读课文,疏理课文结构,板书呈现了文中五件小事的标题,意在展示课文的主体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纵观全篇的作用。后面的“中国心”揭示了课文的,意在使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透过一幕幕往事的深情回忆,读懂外祖父的“中国心”。整个板书,展示了一位挚爱祖国的外祖父,“思念祖国”与“喜爱梅花”交相辉映,五件小事的深情追忆与一颗“中国心”融于一体,表现了爱国的。

【特别建议】

本教案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资料,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做好准备。歌咏梅花的诗学生背过不少,但在需要的时候往往不能脱口而出。教师可以在课前一段时间,有意提供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本课多次使用课件,教师在操作中要注意适时、适度、自然融入。第一课时让学生背诵与梅花有关的诗句时,可以在背景音乐中指名背诵;而第二课时让学生写话时,要把背景音乐的音量调低,既起到激起情感的作用,又能让学生静心思考,不影响学生动笔写话。

补充“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资料,要先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更正、点拨。教师收集的资料作学生发言的补充之用,如果学生收集的资料比较丰富,也可省去教师展示资料的环节,直接过渡到教师的小结语。

关于“读写结合”的练习,本教案设计了“替外祖父写话”的内容。教师也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给外公写话”的练习。如,“又是一年过去了,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面对梅花,你想对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说些什么呢?”

梅花桩的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梅花的基本特征;

2、体验吹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调色盘、墨水、红色水粉颜料、毛笔、吸管和操作材料纸。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教师范画——梅花。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下老师手里的这幅画漂不漂亮啊?你们猜一猜这画的是什么花呢?

小朋友们自由回答

老师:是的,老师手里的这幅画画的是梅花,梅花只有在冬天才会开花的哦,而且天气越冷,花开的越漂亮,越香,下面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画梅花好不好?

介绍作画工具。(先让幼儿猜猜作画工具,教师再出示特别的作画工具"吸管"。)

2、教师讲解示范。

老师:首先小朋友们用毛笔蘸上墨水滴几滴在纸的下端。然后再用吸管对着水滴向纸的上方吹,改变吸管的方向吹出不同方向的树枝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的颜料,点出若干朵梅花。

3、幼儿作画。(要求:幼儿可站着、蹲着吹画画;注意画面干净;画好后等颜料干了以后再拿起来)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独立完成。

5、作业展览。把幼儿的作品固定的画袋里,让全体幼儿欣赏。

梅花桩的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梅花的特征:一朵一朵的,红中带白的.颜色。

2、学习双色相间点画梅花。

3、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及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绘画纸、白红两色颜料(稍干些)、抹布

三 、教学重点

1、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大胆尝试双色点画。

2、点画时注意花形:上下左右大小,一朵一朵

四、 教学难点

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把带有颜料的手到处乱摸,点画结束,及时用抹布把手擦干净。

五、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欣赏梅花。

把幼儿带至梅树园,幼儿自由欣赏梅花,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梅花的外形及颜色等特征,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说自己的见解。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现梅花。

(二)、图形刺??

教师示范双色相间点画梅花。

伸出食指先蘸一点红颜色,接着再蘸一点白颜色,然后在图画纸上花柄的中间点画梅花,一点表示一朵花瓣。

六、 活动延伸

把幼儿的作品沿轮廓剪下,布置成梅花园,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 注意事项

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参与积极的幼儿,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 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梅花桩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继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⒈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⒉把重点句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

⒈(配上《梅花三弄》音乐),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

⒉交流: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⒊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悠悠的乐曲,传达了对梅花的赞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眼中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是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⒋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梅花魂》,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

⒈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扣住又总让我想起来感受我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