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辅导,要想制定出优秀的教案,教师需要多进行实践和探索,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画钟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画钟表教案篇1
设计理念:
复制能给人一种整齐感,使我们的生活十分方便,但世界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由各种各样的人和东西组成的世界才最有意思。故事《稀奇古怪的国王》幽默、夸张,该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儿通过夸张的故事情节初步理解这种辩证关系。幼儿通过最后一个环节能直观地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有利于幼儿形成集体归属感。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幽默、夸张的特点,知道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万事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2、鼓励幼儿讨论,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想象与理解。
3、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有利于形成集体归属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在夸张的故事情节中初步理解这种辩证关系。
活动准备:
ppt图片、公主王子头饰,各种花朵和动物贴绒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进场:跟着国王一个样
1、宝贝们:今天呀我来当国王,你们当我的王子和公主,和我一起去玩玩吧!
2、理解故事:感受相同与不同之处(情景游戏:跟着国王去参观)
(1)我们来到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动物?
(2)国王下了一道命令。(动物嘛,就得是一个样子的)
(3)引导幼儿去把动物扮成一个模样!(狮子)
(4)现在我们又来到了哪里?你看到了什么花?
(5)国王下了第二道命令。(花朵嘛,就得是一个样子的)
(6)引导幼儿去把花儿扮成一个模样吧!(菊花)
(7)国王下第三道命令(人嘛,就得是一个样子的)
(8)引导幼儿女孩子戴上公主头饰,男孩子戴上王子的头饰。
(9)国王认不出自己的公主和王子。(全部变回原样)
二、讲述、理解故事第1~3自然段
1、谈话引出故事很久以前,也有个脾气特别古怪的国王,想知道他怪在哪里吗?请听听他的故事。
2、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3、结合图示提问,引导幼儿按图示讲述
(1)国王有怎样的怪脾气
(2)他第一次来到哪里?看到什么?王子、公主怎么说?国王怎么说?他下的第一道命令是什么?
(3)他第二次来到哪里?看到什么?王子、公主怎么说?国王怎么说?他下的第二道命令是什么?
三、续编、讨论
1、激发续编愿望"国王还不满足呢!你们猜,接下来他还会走哪儿,会看到什么,会怎么说,会下怎样的命令呢?"
2、请幼儿按照图示两两结对续编
3、邀请个别幼儿按照图示进行续编。
4、讨论:现在国王把很多东西都变成一样了?你们觉得这样的结果好吗?为什么?
四、欣赏、讨论故事第4~8自然段。
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第4自然段
2、讨论:所有的人都打扮得跟王子和公主一样了,你们觉得这样的结果会怎么样?王子和公主心里会怎么想?
3、教师讲述第5自然段
4、"大家都觉得这样不好,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国王改变主意?"
5、欣赏故事6、7、8自然段、
五、完整欣赏、讨论
1、讨论?你觉得国王是个怎样的国王?(为故事编题目)
2、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3、讨论:最后,国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世界上的东西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4、除了故事中讲到的,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各种各样的?
六、游戏体验:快乐与众不同
1、游戏"不一样的我们":教师播放音乐时幼儿做动作,音乐停止时做不一样的动作,一样的就休息。
2、进行若干遍游戏。以游戏导入,感知动作的一致性,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情景游戏中,让幼儿们感受故事夸张的情节。
(完整阅读对故事进行梳理,帮助幼儿通过游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课后反思:
活动"稀奇古怪的国王"是"开心一刻"中的一节语言活动。这个故事主要让孩子们了解世界上的事物应该是多彩多样的,如果是一模一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活动第一个环节,我用情境游戏的方式引出了喜欢所有东西都一样的国王,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情景游戏中,让幼儿们感受故事夸张的情节。然后我进行故事第一部分的讲述并提问。第二个环节,我将问题抛给孩子:"你们猜,接下来他还会走哪儿,会看到什么,会怎么说,会下怎样的命令呢?国王把很多东西都变成一样了?你们觉得这样的结果好吗?为什么?"引导孩子续编、讨论,激发幼儿续编愿望。经过孩子的讨论以后,再讲述故事的下面一部分。第三个环节则是孩子进行完整欣赏故事。然后请孩子再来思考一下:国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除了故事中讲到的,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各种各样的?最后完整阅读对故事进行梳理,帮助幼儿通过游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来看,故事本身还是相当吸引大家的。由于故事是分段讲述的,而且并没有一开始就完整地讲给孩子听,所以虽然请孩子们猜测了很多次,但他们的兴趣始终很高。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在续编环节可以让孩子续编的范围再广一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画钟表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时间是抽象的,又是每时每刻伴随在孩子的左右。《喜欢钟表的国王》这个故事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对幼儿实施时间教学的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认识时间,在生活中体验时间。充分体现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纲要》精神。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生活,让其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及懂得遵守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此次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表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懂得时间对人类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喜欢钟表的国王》故事的ppt、钟表的图片、幼儿每人一张白纸、幼儿每人一支笔计时器、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首先先介绍自己,相互打招呼。
基本部分:
一、认识钟表
1.教师出示一个圆,问幼儿:“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孩子都没有回答到点上,再次换了一个问题:“小朋友知道吗这样圆圆的东西一下子就会让我们想到了解时间?”幼儿回答“钟”,这个明确地提问,一下子就引出了今天的教学活动“钟”提问幼儿:“你们在什么地方有见到过钟的?”(幼儿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2.教师提问:如果把圆变成钟表还需要添加什么呢?(幼儿回答:“数字”)有哪些数字?(幼儿回答:“1-12”)数字排列有规律吗?(幼儿回答:“有”)长针叫什么?(分针)短针叫什么?(时针)
3.认知各种名称的钟表:台钟、落地钟等。
出示各种钟表的ppt: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各个地方的钟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钟的特点逐一认识,结合生活中经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实际生活中,钟是各种各样的,随时随地了解时间,知道时间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如挂在墙上的钟是挂钟、放在桌上的钟是台钟、放在地上的钟是落地钟,戴在手上的是手表、卡通闹钟。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激发对钟表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1.交代故事名称。
教师: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看,他是谁?(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国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2.在听故事之前请小朋友带着叶老师的问题去听,我们要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利用ppt播放故事,幼儿听及欣赏。
3.幼儿分析讨论,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通过提问复述一遍故事)
(1)国王为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厨师还是没有送上早餐?
(2)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的,唱不动美妙的歌曲了?
(3)国王来到了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4)集市上的人为什么会打架?
(5)这个国王最后做出怎么样的决定?
国王在城堡上挂上了大大的一个钟,为什么要这么做?
教师总结:钟表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有了钟表我们就能了解时间,能够做事。“国王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皇宫里”,所以发生了“饿肚子”“没人欢迎国王”“打架”等事件。时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多么重要的。
三、幼儿表达、表现
1.让幼儿知道时间和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习惯。
教师:你早上是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吃午餐?几点午睡?晚上是几点睡觉的?
3.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感受1分钟,帮助幼儿在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教师提问:你觉得一分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你认为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呢?(用计时器帮助幼儿感受一分钟)
结束部分:
一、活动拓展
1.教师说规则:当叶老师还没有说开始能不能开始?幼:“...”当我说预备开始才开始。待会我的计时器响了你能不能继续画?幼儿:“不能”。因为一分钟已经到了。(不过我有小小的提醒为了节约时间你们可以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点,比如说可以把笔的帽子脱了,已经做好了这个动作了,所以说只要我说开始就可以开始画了,不需要再做脱帽子的这个动作了,所以说准备动作很重要。)
2.幼儿利用一分钟时间画自己喜欢的钟表。
活动总结
我知道有好多小朋友有很好的想法还没有去完成,但是实际上只是想让你们感受一下一个知道一分钟虽然很短,但我们如果抓紧时间尤其是大班的小朋友其实也能做很多事。另外第二点老师想让你们学习遵守时间,开始就是开始,结束了就是结束了。虽然你还很想画但是因为时间到了就不能再画了,就像刘翔跑步开始了就是开始了,如果没说预备跑他跑了这就是犯规,因为你们马上就要进入到小学了遵守时间很重要。我相信如果老师再给你们1分钟2分钟甚至3分钟你们的这个钟表会设计得更加漂亮。但是因为时间关系老师就不让你们再画下去了就让你们在家里用更多的1分钟做更多更漂亮的事情。
幼儿画钟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形象并了解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及表现音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观察过各种实物钟。
2、根据乐曲旋律绘制的图谱一幅。
3、各种小动物钟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4、教师自编小故事《在钟表店里》。
5、乐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讲述故事《在钟表店里》,导入课题。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幼儿看图谱回答)这里面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2、完整欣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乐曲旋律及结构。
(1)师:“音乐也回讲故事呢!不信你们听——”
教师随音乐指图谱并简单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旋律。
(2)师:“音乐好听吗?一共有几段呢?”(幼儿自由回答)
“究竟有几段?谁说得对呢?怎么检验?”(幼儿回答)
“对了,还是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不过,大家可要听仔细了呀”(教师再次随音乐节奏指图谱一次)
(3)教师小结:乐曲共有三段,最前面的是“引子”,“引子”是乐曲的开始部分,接着便是第一段音乐了。第一段音乐和第三段音乐活泼欢快,中间一段较柔和。
幼儿画钟表教案篇4
活动要求
1.在故事的情境中,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表述。
活动准备:有关故事的ppt、水彩笔若干支、定时器一只。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表
1.教师出示一个圆,问幼儿:像什么?(幼儿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2.教师提问:如果把圆变成钟表还需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3.认知各种名称的钟表:台钟、落地钟等。
出示各种钟表的ppt: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各个地方的钟表。(引导幼儿逐一认识台钟、落地钟等,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激发对钟表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1.交代故事名称。
教师: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看,他是谁?(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国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教师利用ppt讲故事,幼儿欣赏。故事讲到“国王就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他的皇宫里”时,插问:人们没有了钟表,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幼儿分析讨论,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国王为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厨师还是没有送上早餐?
(2)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的,唱不动美妙的歌曲了?
(3)国王来到了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4)集市上的人为什么会打架?
(5)发生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解决呢?
三、幼儿表达、表现
1.通过介绍,让幼儿知道时间和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习惯。
3.感受一分钟,帮助幼儿在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教师:你觉得一分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你认为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呢?(用定时器帮助幼儿感受一分钟)
四、活动拓展
用一分钟为自己画一个手表或钟。
活动反思
时间是抽象的,但又是每时每刻伴随在孩子生活的左右。《喜欢钟表的国王》这个故事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对幼儿实施时间的契机,于是,我借助故事的情景,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主要是帮助孩子对钟表的外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激发出他们表述的兴趣,我在提问上下功夫:“钟表上有些什么呀?有哪些数字呢?”当幼儿“1、2、3……数到12时”,我还在13、14地往下数,“不对不对,只到12,只有l2个数字。”“那12个数字是随便排的吗?”“不对不对,是……”面对着我这个“傻傻”的老师,孩子的兴趣特别高涨,在他们的唧唧喳喳中,我把钟表的主要特征、各种不同功用钟表的名称帮助孩子梳理归纳了一遍。
第二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来感受时间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这个故事情节不复杂,所以孩子讨论的时候都很积极。根据“学习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并能回归幼儿的生活”这一精神,我这样对孩子说:“请你向同伴们介绍介绍你平时生活中什么时候都做些什么事!”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孩子们在做事时是不关注时间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使然。而如果我们教师、家长树立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就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帮助孩子来感受和认识时间,同时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通过定时器让孩子们来感受一分钟。师生有效的互动在于教师对幼儿现场情况的观察和随机回应,我第一次先让孩子尝试用一分钟为自己设计一个钟表,当我问孩子“行不行”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踌躇满志地回答“行”。可是当一分钟到了铃声响起时,不少孩子没完成任务,他们纷纷抱怨“一分钟太短了”。孩子的这份体验和感受,正好为我提供了对他们进行抓紧和珍惜每一分钟的契机。当孩子第二次用一分钟来完成任务时,他们对一分钟的概念从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做事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关注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巧妙提问,细心观察,智慧回应,这样才能使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师有意义地教,孩子有目的地学”,这些是我结束这次活动后的最大感受。
幼儿画钟表教案篇5
大班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作用。
(2)简单了解时钟,有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
有外出寻找钟表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经验交流
一你在哪里见过钟表?
一你见过的钟是什么样的?
一(出示课件。)这台钟缺少些什么?小结:一般钟面上都有1~1 2这些数字,还有一根又粗又短的时针和一根又细又长的分针,有些钟上还会有秒针。今天的故事就和钟表有关。
(2)理解故事
①介绍人物,引起兴趣。
一这是滴答滴答王国的国王,他非常喜欢钟表,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钟表。所以,他命令手下把全国的钟表都找来,放在王宫里供他欣赏。
一(出示课件中相应图片。)看看国王都有哪些钟,你都认识吗?
②猜测、理解故事情节。
一没有了钟表,滴答滴答王国里会发生什么事?
一(出示ppt。)国王遇到了哪些麻烦?
一你能告诉国王,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吗?
一这回国王知道,没有钟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所以,他决定把所有的钟表归还给人们。打这以后,滴答滴答王国的人们生活井井有条,国王自己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
(3)游戏:一分钟画钟
幼儿画钟表教案篇6
设计思路: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性的敏感性,而乐曲在钟表店的旋律节奏,清晰明快,音像配乐比较丰富形象,有秒针走路的滴答声,有闹钟的闹铃声,有古老挂钟的整点报时的声音。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乐器的演奏,培养其初步的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尝试看节奏图谱用乐器进行表现。
二、能力目标:有初步合作演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旋律和节奏,激发对各种钟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cd、响板、三角铁、铃鼓若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复记号以及培养幼儿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一个商店,这个商店里面有好多好多很有趣的东西,我们先去听一听,它可能会是一家什么商店,听完之后请你来告诉我,好吗?(好)
二、幼儿倾听音乐一遍
(一)教师出示钟表店的图片
这是一家什么商店?(钟表店)为什么觉得是钟表店?(滴答滴答声。)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出示ppt图片1)真的是钟表店。
(二)听听做做(按幼儿回答问题出示ppt图片2)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秒针走路声音的动作
(嘀咚嘀咚)这是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出秒针走路的声音),秒针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多练几遍。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闹钟闹铃声音的动作
还听到什么声音?(布谷声)哦,原来是布谷钟的声音。什么时候出现的布谷声?(布谷钟走三下出现布谷声)一起学一学布谷钟走路。(一、二、三、布谷;一、二、三、布谷)多练几遍。
还听到什么声音?(嘀铃铃闹铃声)哦,原来是闹钟的声音。什么时候出现的嘀铃铃的声音?(闹钟走三下出现布谷声)一起学一学闹钟走路。(一、二、三、嘀铃铃;一、二、三、嘀铃铃)多练几遍。
老师还听见了布谷钟和闹钟跳舞的声音,我们一起听一听。(教师做钟跳舞)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吧!多练几遍。
小朋友们,这首乐曲有两段,讲的是布谷钟和闹钟的声音,第一段是谁的声音?(布谷钟)第二段是谁的声音?(闹钟)。
三、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更深的理解音乐节奏和规律。
(一)教师指导幼儿做肢体动作表演
好了,小朋友都想把自己变成一只钟对不对?(对)那我们站起来,想一想,你想做哪一只钟?待会儿呢,我们听着音乐,把自己变成一只大大的布谷钟或者是一只小闹钟,让我来看看有哪一只钟是与众不同的好吗?(好)找一个地方站好。你想当什么钟?你想当什么钟?你想当什么钟?好了,那我们听着音乐学学钟表走路的样子。午夜钟声的铃声是前奏,要听仔细了,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二)幼儿跟着音乐做肢体表演
(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让我看看这只钟,坏了,没坏,走,慢慢走,一秒走一下。来看看你的手。让我看看,是准时了告诉我的时间,是吗?这个钟在干嘛,顺时针走。看到了,这边有好多好多的钟,他们特别厉害!顺时针走好吗?嘀咚嘀咚,真棒!我们大二班的钟真厉害,请坐!
四、看图谱,乐器表现钟表声音
(一)出示图谱并练习节奏
教师出示图谱,带领幼儿感受音乐节奏。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刚才布谷钟和闹钟走路留下的脚印,这是布谷钟的脚印,你们能看懂吗?(能或不能)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听音乐,看看你们说对了吗。(放音乐第一段)
1、响板代表什么?秒针走路,秒针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指着图谱教唱“嘀咚嘀咚)。
2、双响筒代表什么?三角铁代表什么?(布谷钟走三下叫一声)我们一起念一念。
3、铃鼓代表什么?(布谷钟在跳舞,对或不对)不对的话,我们再来听一听。原来是布谷钟在跳舞,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4、认识反复记号。
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符号,两根竖线加两个小圆点,这是反复记号,意思是反复记号里面的节奏要再演奏一遍。那看看,我们的图谱有反复记号吗?在哪里?(请幼儿上台指)那谁能告诉我,这个反复记号是从哪里到哪里需要再演奏一遍?(从布谷钟走路到布谷钟跳舞结束)我们一起从头到尾来试一试,看看你们掌握了没有?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教师教念不发声,幼儿念节奏)。
这是闹钟走路留下的脚印,它的脚印和布谷钟的脚印一样吗?(一样)那这次请你们来念一念。(如果有错或者不整齐的话,教师带领幼儿一遍)
这次我们跟着闹钟走路的音乐来一遍。
小朋友们都已经熟悉,我们一起看看布谷钟和闹钟的完整脚印,我们跟着音乐完整的表演一次。(出示完整图谱练习二遍,无有音乐一遍,有音乐一遍)
(二)出示打击乐器,幼儿看着图谱练习
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谱,下面我们要请出图谱里的乐器宝宝来模仿钟的声音。
响板怎么敲?要敲几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双响筒怎么敲得?来试一试?三角铁呢?来敲一敲。
看看图谱,双响筒敲三下,三角铁敲一下。我们来试一试。
铃鼓怎么敲,我们一起来敲一敲。
我们跟着图谱一起来敲一敲。
这一次我们看着图谱,跟着音乐来敲一敲。
教师徒手乐器一一展示给幼儿看怎么操作。
乐器宝宝来啦,我们来看看这是......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自己上来选出你喜欢的乐器宝宝(幼儿自行选乐器)拿一样乐器宝宝的小朋友坐在一起。谁是响板宝宝?来拍一拍(响板)“嘀咚嘀咚”。一个乐器一个乐器单独演奏一遍。
双响筒和三角铁宝宝在哪里?请你们也敲一敲。
铃鼓宝宝在哪里?“嘀哒哒哒,嘀哒哒哒”。
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看着图谱来演奏,小朋友可以看着图谱,也可以看着老师的指挥,轮到你的时候,你的乐器才能发出声音,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小朋友们真厉害,还记得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对,在反复记号里面的节奏记得要再演奏一遍哦!记住了吗?我们再来一遍。
一二三开始(放音乐,教师指挥)你看这些钟表真听话,一下子都能安静下来。
这一次,我们要换一换乐器,请小朋友交换一下乐器来演奏。钟表店里开始要发出好听的声音了,布谷鸟要开始叫了,看好指挥,听好音乐,准备!开始。
最后,面向老师表演。
五、收齐乐器,活动结束
小朋友样,钟表店里玩的开心吗?(开心)有的小朋友还想玩别的乐器,还想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吗?(是)那我们先把乐器放好,下次我们再发出好玩的好听的声音,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