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清晰地规划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应结合最新教育理念,以提升教学效果,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绿色的家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绿色的家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外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
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蝉)
谜二:
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蝈蝈)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法)法布尔
3、观察蝈蝈图片。
4、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5、检查预习:课后生字词。
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沉寂
(mì)(cuàn)(jiéluè)(kù)(gōu)(yīnyǎ)(fēn)(zhōng)(wōjǜ)(zhuó)
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篝火喑哑气氛螽斯莴苣啄(qián)(shǔn)(huì)(kuī)(tú)(tu)钳子吮取喙盔甲屠夫唾液
二、整体感知
1、精读文段,走近绿色蝈蝈。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声音特征、外表特征、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教师明确速读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
板书: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食性---蝉
三、小结:
蝈蝈的生活习性------声音、食性、共居情况。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更胜一chóu()静mì()喧xiāo()lvè()夺夜色cāng()máng()
2、请将横线处的文字替换成成语。
a.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b、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c、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d、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五、作业:
1、抄写本课字词。
2、熟读本文。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找到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明确: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明确: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明确:“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
4、“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明确:“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二、品味语言
①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
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
狂热的狩猎者
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进攻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蝈蝈称呼的变化:
夜间捕蝉的蝈蝈——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作用:
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更能表达
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三、主题:
这篇科学小品文,妙趣横生。作者观察细致,文笔细腻生动,文中的蝈蝈活灵活现,令人喜爱。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
四、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
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五、课文拓展:
如果你也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你会怎么写呢?根据前面所学的文章,试着自己写一篇有关你最喜欢的动物的文章。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和《学案》上的相关习题。
2、预习第24课。
七、板书设计:
蝈蝈——蝉(叫声)
对比蝈蝈——鹰(捕食)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是“人与自然”主题的第二单元,编写的五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有关优美词句。本文出自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教学本文,可通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文章既有对昆虫形象地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这种写作形式在以前的课文中从未有过,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感悟呢?唯有让他们走进书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执教《绿色蝈蝈》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亲密接触,使学生充分了解蝈蝈习性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充分感受其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然后再次研读课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体现了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语文学习中关注学生的感悟的这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语感,又培养了语文素养。
绿色的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乐于参与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不随意扔垃圾,分类投放垃圾。
3、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环境污染原因,保护环境。
活动难点:乐于参与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不随意扔垃圾。
活动准备
教学 ppt、美丽城市图片、堆满垃圾的街道图片、故事《美丽村》、美丽村故事图片、可回收垃圾箱一个、不可回收垃圾箱一个、垃圾若干、环保小卫士绿丝带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美丽村,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好,请问谁去过哪里旅游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美丽旅游地——美丽村。
(教师出示课件 ppt)
教师:美丽村里住着可爱的动物村民,这里景色迷人,有高高的山、绿绿的树, 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美丽的花朵,还有美食,吃起来香喷喷的。
教师:你喜欢美丽村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美丽村已经很久没有游客去参观了。
二、分段欣赏《美丽村》故事。
教师:美丽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看一个故事就会有答案了。
1、讲述故事:这里是美丽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教师: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为什么美丽村到处都是垃圾
(幼儿回答;因为村民每天都丢掉很多垃圾)
2、讲述故事:原来村民——垃圾越来越多。教师:小朋友们从故事里都听到了什么
教师:村民丢掉的垃圾真的没用吗他们做的对吗应该怎么做
(幼儿自由回答),(幼儿回答猴子哥哥不应该丢掉旧玩具,可以把旧玩具送给别人。)
3.讲述故事:游乐场和小河里——河边钓鱼。
教师:游乐场和小河里都堆满了垃圾,对村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幼儿回答小猪不能在游乐场玩滑梯,河马先生不能河边钓鱼) 教师:生活中如果到处都是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教师:你能给堆满垃圾的美丽村重新起一个什么名字吗(幼儿自由回答)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牛村长看到——大家决心保护环境。
教师:美丽村村民决定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办法让美丽村恢复美丽
教师:牛村长开完会后就准备了两个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 我们来看看美丽村都有哪些垃圾,垃圾分类怎么做
可回收垃圾箱装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回收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箱装果皮、剩菜剩饭、油漆颜料、电池、烟头、等。丢弃有害的垃圾。
教师:美丽村重新恢复了美丽,牛村长十分感谢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小朋友们相互鼓励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做了好事,我们成为了爱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李老师为你们发放环保绿丝带。
三:争做环保小卫士,懂得爱护环境。
教师:美丽村在我们的帮助下变得美丽,可是我们的班级不美丽,因为班级里又垃圾,请小朋友们仔细检查班级,把垃圾按垃圾分类扔到垃圾箱里。
四:总结
教师:请小朋友们快速回到座位,今天我们帮助牛村长把脏脏的美丽村恢复原来美丽的样子,我们又把我们的编辑收拾的干干净净,你们是爱劳动、爱护环境的好孩子,从今天开始我们成为了一名环保小卫士,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教师:刚刚我们捡了垃圾,把脏脏的小手洗一洗。
绿色的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低碳生活,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学习和寻觅低碳节能的诀窍和办法。
3、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活动方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主持、朗诵、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 班主任导入主题,明确班次班会的内容。
二、 学生活动
1、 主持人上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 低碳生活知多少
(1)播放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学生观看,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2)采访:通过看资料结合你们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低碳生活有了那些了解?
(3)知识竞答活动。
(4)主持人小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快板表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4、情景剧表演:我们的一天。
5、诗朗诵: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6、我该怎样做
(1)主持人导入:生活,从低碳开始;低碳,从现在开始;生活,从点滴开始;低碳,从自身开始。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学生汇报交流,主持人加以总结,大屏幕显示: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 股份的 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
12.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3)主持人小结。
7、宣读倡议书。
三、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绿色的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感受叙事诗的写作手法。
2.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叙事诗《绿色的和灰色的》、绿色和灰色的色卡。
活动过程:
1. 欣赏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颜色,请小朋友来看看。
(2)(出示绿色的纸)这是什么颜色的?看了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3)(出示灰色的纸)这是什么颜色的?看了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来听一首好听的诗歌,请你听听诗歌里面说了些什么。
2. 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情节。
(1)欣赏诗歌,讨论诗歌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次欣赏,学习用事情发展的过程来记忆诗歌内容。
a. 什么是绿色的?
b. 谁躲在草丛?
c. 小兔知道“有只灰色的狐狸躺进草丛”吗?
d. 绿色的小鸟对小兔子说什么了?
e. 小兔子知道后,它为什么顶着芭蕉叶呢?它是怎么走的?
f. 灰色的狐狸为什么要叹息?它只看见了什么?
3. 整体欣赏诗歌,加深理解,进一步体验情感。
指导语:现在我们把诗歌在欣赏一次,如果你喜欢,可以轻轻的.跟读。
4.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体验诗歌中绿色、灰色所代表的意义。
提问:
(1)讨论:小兔子安全的经过了草地,它想谢谢大家的帮助,那是谁帮助了它呢?
(2)提问:“这么多的绿色帮助了小兔,你喜欢绿色吗?”
小结:生活中人们都非常喜欢绿色,常常把美好的事物用绿色来表示,把不美好的事物用灰色来表示。
活动延伸:
1. 课后在表演区让幼儿表演诗歌内容。
2.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哪些事物可用绿色表示,哪些事物可用灰色表示。
3. 组织开展“我是绿色小天使”活动,让幼儿在实际行动中进一步体验绿色的美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很积极,对本次活动很感兴趣,课后我会添加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巩固和复习。
绿色的家教案篇5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绿色学校并非绿化学校,而是环境友善学校。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活动重点:
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人地协调必要性。
活动方法: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演讲,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创办绿色学校的意义。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发言,介绍这次班会的主题
2、小品《一张餐巾纸》由某人随手丢弃的一张餐巾纸引发几个人不同的表现: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议论了几句扬长而去,有的把它捡入垃圾桶。
3、由以上例子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影响环境卫生的事例,讨论我们如何保护环境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环保知识抢答(题目见附录)
5、自由演讲说明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人口素质迫在眉睫,刻不容迟(见附录)
6、让学生在歌声中受到熏陶。钟芳等合唱(橄榄树),彭文,刘静合唱(谁不说我家乡好)
7、朗诵:
(男):原以为你是那么宽广,不在乎带走一片阴凉
(女):原以为你是那么坚强,没想到你的眼泪在流淌
(合):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爱你到地久天长!地球,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尽情沐浴你的阳光。
8、合唱《好大一棵树》
9、主持人小结,班会结束。
10、班主任评价班会,肯定其能力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此次班会让我们大致了解什么是绿色学校,大家意识到了平时没注意到的生活细节,认识到只有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美好的校园境人人有责。环保并不遥远,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母亲创建绿色学校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发一份光!
绿色的家教案篇6
活动要求: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趣。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大胆进行艺术想象。
3、学习仿编诗歌句,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用书——“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幼儿每人一副。
3、红、黄、兰色的玻璃纸。
活动过程:
(一)观看无色彩的图书——“绿色的世界”
1、图书上有什么?
2、这些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彩色的?
3、我想了一个办法,请你们来看一看!
(老师戴上一幅绿色的眼镜)
4、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我看见的画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5、请你们也戴上绿色的眼镜来试一试
(二)欣赏诗歌——“绿色的世界”
(老师配乐朗诵)
提问:
1、这首小诗说了什么?
2、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
3、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
(三)学念诗歌——“绿色的世界”
让幼儿带着绿色的眼镜读念诗歌。激发兴趣。
(四)仿编诗歌句
提问:
1、如果你戴上红颜色的眼镜,又会看到一个什么颜色的世界呢?(让幼儿自由选用彩色玻璃纸,边看边仿编。激发幼儿创造的快乐)。
活动延伸:带着彩色的玻璃纸,到户外去看。
绿色的家教案篇7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外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法)法布尔
3、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4、检查预习:课后生字词。
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沉寂
(mì)(cuàn)(jiéluè)(kù)(gōu)(yīnyǎ)(fēn)(zhōng)(wōjǜ)(zhuó)
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篝火喑哑气氛螽斯莴苣啄
(qián)(shǔn)(huì)(kuī)(tú)(tuò)
钳子吮取喙盔甲屠夫唾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外表、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教师明确速读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
板书: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食性---蝉
2、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三、探究品味
1、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学生再读课文,自由质疑,四人一组讨论: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请用“我喜欢,因为。”句式回答。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方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
板书:
蝈蝈——蝉(叫声)
对比蝈蝈——鹰(捕食)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4、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对比、拟人手法,生动地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来抓住其特征。
五、课后作业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附板书设计:
蝈蝈——蝉(叫声)
对比蝈蝈——鹰(捕食)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写作特点:
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备课小资料】
蝈蝈的趣名
蝈蝈是我国南北各地男女老幼都十分喜爱的鸣虫。北方人叫它蝈蝈,南方人叫它“叫哥哥”、“叫蚰子”,古人叫它“蛞蛞”、“聒聒”、“螽斯”,在春秋时代就被人们饲养了。因它能繁殖众多的子孙,故被古人视为兴旺的吉祥物。至今,民间在小儿摇篮边还挂着蝈蝈的笼子。
蝈蝈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体色也各不相同。体色翠绿者,称为“绿哥”、“翠哥”或“三青蝈蝈”;体色黄中带白者,称为“糙白”、“白哥”或“草白蝈蝈”;体色紫红如铁锈者称为“铁哥”或“铁皮蝈蝈”。从体色价值来说,有“黄不如绿”“绿不如黑”之说。
蝈蝈如按眼睛的颜色来分,绿眼又称翠眼;黑眼又称墨眼、乌眼;红眼又称赤眼、朱眼、珊瑚眼。以眼色价值来讲,也有“绿不如黑,黑不如赤”之说,其中尤以“红眼翠哥”与“黑眼铁哥”为好,因为它们颜色艳丽,色彩调和,令人青睐。
此外,在端午节后出现的蝈蝈称“夏叫”“夏哥”,声音低弱;在立秋后十天出现的蝈蝈称“早叫”、“秋哥”,叫声洪亮;在晚秋后出现的蝈蝈称“冬虫”、|冬哥“,叫声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