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7篇

时间:2024-08-06 作者:Lonesome

教案的详细规划有助于教师提前预见课堂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7篇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1

?教材分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桥》。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洪水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让我们在走近一座桥,一起去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桥》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作好情感上的铺垫,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从而直观地理解题目。)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7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出示要求。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写了几副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随文指导“祭奠”两个字,那现在请同学们把小标题串连在一起,再去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答)这也是我们平时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3、(幻灯片出示)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一读?

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组,你们发现上面这一组是描写————,下面这组是描写————。请同学们在上面一组的每个词语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去读一读,读完思考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4、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哄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5、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观看一段视频,告诉老师看完后你的感受。

播放视频

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文中,再去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文本,把握文章结构。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走进老汉,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生读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在这危机的一刻,老汉出现了,他是怎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呢?

2、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如果让你在站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

3、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一读这两段话。

4、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朗读。

5、面对惊慌失措的村名,老汉却像座山一样的站着,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板书)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板书)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

6、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导学生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

四、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3、从老汉的“揪”和“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后两种动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背后的真相

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这用力一推,表达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他儿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父亲远去了,儿子也远去了,只留下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可是英雄的光辉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请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7、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小结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桥”为题?而你又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呼应,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出示“教育与孩子”,齐读)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

(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提问题。(问题可能为:

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

(二)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指生读。正音。齐读。

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四)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成长为一名大作家。)

三.品读第一部分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一到十四)

师: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1.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生读有关句子。师板书:母亲慈祥赞许父亲严厉批评

2.巴迪在听了母亲评价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可爸爸对他评价后他伤心极了。生读有关语句。

3.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四.读第二部分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接下来我们读第二部分,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默读第二部分)

师:好了,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谈自己的疑问。

1.为什么作者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都是爱?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受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作者为会把爸爸和妈妈的评价比作风?

师:咱们现在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大家一块儿解决。团结力量大,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了,我们现在来交流,谁来说,第一个问题。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放声读这句话。

(生练读这句话)

(指名读句子,齐读)

五.总结

同学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3

一、谈话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走进“童年的故事”,自由朗读1—14自然段: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课件出示: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2)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3、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五、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警告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 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 案。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二、 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 ,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2.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冰心极其作品的资料。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名言导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初步读文 理解课文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有关书或读书的名??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 歌德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马克思

2、作家作品介绍:

3.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指名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请默课文,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情况:

同学汇报:

(1)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

三、深入读文,品味语言

1.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哪?

读好书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一谈到读书,话就多了! 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读好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3.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四、总结提升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感受到(生齐读)读书好。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6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漏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理解成长与生命的话题。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孩子说出对于自身成长乃至他人、家庭、社会成长的感悟。

三、活动过程

1.升旗活动

大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在升旗仪式中自觉站好并跟随唱国歌。新学期的升旗仪式很重要,通过这种仪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园长发??

3.游园活动

带大班孩子游园,除了了解有哪些地方有所变化外,还可以向他们征集建议,他们认为幼儿园的哪些位置可以做出改变,变成一个更好、更适合孩子们学习玩耍的幼儿园。

4.班级谈话

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假期乃至整个20xx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自己、自己的家庭、所了解的'社会都经历了哪些成长,对于这些成长,自己又是怎样的心情。

通过谈话,帮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抗疫英雄的行为与背后的意义,激发他们立志长大后要为社会做贡献的情感。

此外,大班的幼儿对生命已经有了了解,这一年或许过多的听到“死亡”这个词,老师们需要及时地与幼儿探讨生命的意义,一起读相关的绘本,帮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

5.树立常规

大班幼儿已经可以理解规则的意义,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幼儿讨论,由他们来制定一些可行的日常生活的规则,这样,他们会更有主人翁精神。

6.总结

孩子们,恭喜你们已经成为大班的学生了。今天我们探讨了成长、生命,了解了生命的意义,老师很感叹你们与生俱来的乐观,也惊讶于你们看待问题是如此的通透。

今天的成长话题对于老师来说,是从你们身上学到的处事态度,今天,你们就是我的小老师,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对成长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

这个学期,希望我们班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要掉队,让我们陪伴着彼此,一起成长,好不好!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制作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ppt,以及视频动画课件,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