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5篇

时间:2024-06-28 作者:couple

完备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通过准备教案可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圆的认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圆的认识教案5篇

圆的认识教案篇1

一、通过操作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2、在每个小组的袋子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纸片,当然这些图形的纸片也有,其中圆形纸片有四张,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摸出圆形纸片吗?(小组活动,袋子中还有椭圆形纸片。)

你们摸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摸出椭圆形纸片?

为什么不会摸出这些图形的纸片呢?(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自主探索研究圆的特征

1、椭圆和圆虽然都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但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圆和椭圆相比,圆是有特殊之处的。圆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们想自己研究吗?

2、取出在家剪好的圆纸片,你们在家练习了画圆,说一说画圆有什么诀窍。

结合回答,教学圆心。

3、下面可以研究圆的特征了

活动要求:(投影)

1、自己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找出圆的特征,写在记录纸上。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小组总结圆的特征。

汇报:

(1)椭圆从中心到圆上的距离不相等,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半径)

(2)椭圆和圆对折后都可以重合,椭圆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直径)

(3)椭圆没有圆圆。(提问:为什么椭圆不圆?)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三、运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1、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

2、圆的特征还能解决一些游戏问题

套圈游戏

课件演示画面:15个小朋友在玩套圈比赛,离杆心有近有远。动画:各人投了一个套圈,小明最后投,只有小明套中(小明离杆心最近)。小明高兴的神态说:还是我投得准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小明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引出这样比赛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离杆心同样远的位置)

(2)课件演示画面:15人站成一行,仍然距离杆心有远有近。

教师提问:同学们,站成一条直线行吗?到底要怎样才公平呢?(要站成圆形才公平)

课件演示画面:15人围成圆形,但杆心不在圆心。

教师提问:要站成怎样的圆形才算公平?(围着杆心,杆心要在最中间、中心)

在操场上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形来呢?(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固定不动,一端拴上粉笔,)

课件演示:为什么要一端固定不动?为什么要拉直绳子?

把小明站的位置看作圆上的任意一点,现在15人任意地站在圆上,你觉得公平吗?(公平)为什么?

3、利用圆的特征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1)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直径(半径)

(2)在正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正方形边长。

(3)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长方形的宽。

四、总结

如果有一位同学病假,你要打电话告诉他今天学的内容,想一想,你要告诉他什么?

圆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 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

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 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

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

4、认识这些图形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

(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样测量?有几条?为什么?

(4)滚一滚圆锥,你 有什么发现?

(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9页练一练。

2、分别出示钢管、压路机和玻璃台面(电脑出示),找出它的底面和高。

3、练习十五第2题。

4、转一转。电脑演示,小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并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圆锥有什么关系。

四、作业

课本20页练习五4.

五、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六、全课总结。

圆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85-8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3、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抽象、概括等能力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表格,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课,大家还记得吗?

师:你们瞧,小白兔在忙什么呢?(做车子)

师:对呀,因为今年它种的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它要用自己做的车子给山羊爷爷送一车白菜去。现在车身是做好了,可是还没有车轮呢,同学们,你们想想,要想使车子跑得又快又稳,小白兔该选择哪种轮子呢?(课件演示方形、三角形、椭圆、圆(轴不在圆心)各种形状的车轮)(生答)

师:为什么要选圆形的车轮,并且把车轴装在圆心的位置?这里面可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观察,发现新知

1、通过对比认识圆

师:请同学看屏幕,(课件一一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梯形)这些都是咱们以前学样的平面图形,它们是由什么围成的。(课件出示圆形,不断闪烁)圆和这些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认识圆心

师:请同学们把圆形纸片拿出来,先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什么?(这些折痕相交与圆中心的一点)

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在圆内有几个圆心?(板书:圆心(0))

(2)认识直径和半径。

①认识直径

师:这些折痕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什么?(直径)谁再来完整地说说什么叫做直径?我们看数学家是怎样给直径下定义的。(课件出示直径的概念)全班读。直径用哪个字母来表示?(d)你还能折出更多的直径来吗?(能)说明了什么?(直径有无数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直径(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板书: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②认识半径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圆上有很多点)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什么呢?(半径)半径用哪个字母来表示?(r)谁再来说叫半径?(课件出示)那在一个圆中半径有多少条呢?(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相等)

(3)师:请同学们在这个圆内的线段中,分别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半径和直径,那你会画半径和直径吗?请在你的圆形纸片中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生画)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画好了吗?下面请小组合作,量一量你手中的圆形纸片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把得数填在表格中。然后讨论一下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小组汇报)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请学生上台展示小组合作的结果)那用字母怎样表示这种关系呢?生:(略)(板书:r=或d=2r)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这个圆形纸片,它的半径与你手中的那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它的半径是你手中那个圆的直径的一半吗?说明了什么?(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半径、直径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才存在。)(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下面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判断是对还是错。(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5)对口令。

师:现在要是告诉你一个圆半径的长度,你能说出它的直径的长度吗?倒过来行不行?好,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游戏。

师:我先说半径的长度,你们说直径长度,直接说数据,不用说单位。准备好了吗?(5、6、3.6----)

师:下面我说直径的长度,你们说半径的长度。

师:混合起来说行不行?

师:同学的反应真是太快了,看来这节课你应该是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能用下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一句有关圆的知识的话吗?

圆心、半径、直径、线段

三、实际应用,鼓励创新

(1)师:嗯,真是不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那你们现在能确定小白兔到底该选择哪一种车轮了吗?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

(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上,就能保证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因此,车子跑起来就又快又稳。)

(2)师:说得真好,小白兔很满意,它给新车装上了轮子,给山羊爷爷送去了一大车白菜。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于是就和小动物们玩起了丢圈的游戏。

师:“如果每个小动物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丢圈?你们对这样的排队满意吗?有什么好建议?”(课件出示小动物站成横排丢圈)

生:我认为这样站队不公平,因为每个人到套竿的距离不相等。为了公平5个人应该围着套竿站成一个圆。"(课件出示小动物们站成圆形丢圈)

师:你们同意他的建议吗?下课以后我们亲自去体验一下好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圆,而且还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明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大家一定要学好数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圆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

二、教学新课

(一)圆的形成过程

1.教师叙述:体育课上,教师和明明做游戏,老师固定在操场中间不动,为了保持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不变,明明拉紧一条绳子开始走动,形成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什么图形?

2.教师提问

(1)明明拉着绳子围着教师走动,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你知道吗?(明明和教师的距离没有变化)

(2)老师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圆心)

(二)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处处可见,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三)画圆

1.介绍圆规的历史.

2.教师介绍画圆步骤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3.教师强调

(1)圆规两脚距离不能变;

(2)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

(3)起点和终点要重合.

4.学生练习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画圆

(2)学生自己练习画圆

(3)学生按要求画圆(两脚间距离为3厘米)

(四)认识半径、直径和两者间的关系.

1.认识半径:教师在圆内画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

(1)教师说明:这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2)比赛:我给同学们10秒钟时间,请你们在自己的圆中画半径,看谁画的多?同时还要说明半径的长度.

(3)学生反馈:你画了几条?长度呢?如果还有时间你还能画多少条?

(4)教师小结并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教师追问:你圆中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为什么不相等呢?

(5)补充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认识直径:教师示范画直径

(1)观察:什么叫直径?直径有多少条?长度呢?

(2)教师小结并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出示图片:练习)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提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认识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圆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圆的特点,理解有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出示生活中关于圆的图形.直接导入新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探索

出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么?

(三)应用提高

出示例1、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个圆吗?

(1)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任意画一个圆。

(2)提出问题:在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圆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让学生自学课本57~58页,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用什么字母表示?

(老师在学生看书的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出来。)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谁起来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我学到了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师:什么是圆心,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圆中心的一点就是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随即在黑板的圆形上标出字母o)

师:那什么是半径,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画出半径,并标出字母r)

师:直径呢?

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画出直径,标出字母d)

师:看来大家都用心看书啦!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看这幅图,你能准确找到它里面的半径和直径吗?

说说上图中那些既不是直径也不是半径的线段的原因。

通过同学们的表现,发现大家掌握的都不错,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题吧!

例2、想一想:你能利用手中的圆、直尺等工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吗?

1、圆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生: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是啊!我们可以把一个圆随意对称折叠,得到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2、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的长度怎么样?所有直径的长度怎么样?

生: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也相等。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厉害,那么我们接着看下面这道题。

3、在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直径等于半径的二倍,半径是直径的1/2.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画圆的方法:

通过用圆规画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找到画圆的方法。

1、定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定长(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旋转

(四)巩固练习。

判断:

1、直径都比半径长。

2、等圆直径都相等。

3、画一个半径5cm的圆,要把圆规的两脚张开5cm。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小结: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三、作业布置

练习十三的'第一题、第五题

四、板书设计

在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d=2r或r=d/2

画法:1、定点(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2、定长(半径

r)——决定圆的大小

3、旋转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训练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及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课堂反应及及时训练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错。因为本节课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在动手画图,折纸的过程中学完这节课的。这种方法可以直观的帮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发现圆的特点,及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整体来看,本节课还是较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