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制定好课堂规则和纪律要求,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行为,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和活动,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支持,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福灯笼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福灯笼教案篇1
教学目标 :
1.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 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会写的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掌握多音字: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满山遍野、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全班齐读课题后质疑:读了课题,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自由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二)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三)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四)汇报自学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口头组词。
(五)教师重点指导:
1. “卡”字是多音字, 口头组词。
2. 注意“瘦”字中“叟”的笔顺和笔画;杂字上边的“九”字,一撇上不要加点;“盲”字上边的“亡”不要多写一点。
3.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后齐读。(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后思考: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我”是怎么坠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四)出示句子及课文41页的插图: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读后互评朗读。(板书:哭喊)
五、小结
六、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词。(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展示课件第四屏):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 (板书:坚持 坚信) 2.汇报自读情况,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1)“我”在坚持着什么?
①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展示课件第五屏)
②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③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2)“我”坚信着什么?
①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②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展示课件第六屏)
③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进行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七屏) 当我生病时,外婆 。 当我 时, 。
(3)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展示课件第八屏)
(4)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 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指名读后分小组读。
(5)指名读后分组读,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板书:看到 听到)
2.指导读法,阶梯朗读。
(1)“我”听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我”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吗?
出示句子: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展示课件第九屏),指导朗读,体会声音的特点。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声音放到句子中去,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指导朗读,读出呼唤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特点。(展示课件第十屏)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 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评价后,请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4)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5)创设情境练说: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6)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了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7)自主品读:我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该怎样读?(展示课件第十一屏):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学生自由品读后再指名朗读,读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8)齐读。
(9)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10)拓展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满山遍野的( )。
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11)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泪如泉涌)
(12)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13)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感动,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的,泪更是热的!
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
(二)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句子末尾叹号表达的感情。(展示课件第十六屏):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就让我们带着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吧。指名读后齐读。 (展示课件第十七屏):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教师在课件的背景音乐声中与学生交流:在这寂静的黑夜,看到这满山的灯火,也许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绚丽,但在此时,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这满山的灯笼火把意味着什么?
(二)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一)过渡: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二)你想对那些曾经关心、爱护过你的人说些什么呢?说话训练:(展示课件第十八屏):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三)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总结
六、作业
(一)用“满山遍野”写一句话。
(二)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别人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坚持 听到
哭喊 泪如泉涌 坚信 看到
福灯笼教案篇2
教案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教案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福灯笼教案篇3
设计思路:
我们班的孩子在中班时候对数数、配对等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个别化学习“小鬼当家”中通过买菜游戏,来进行数的组成的操作,为学习加法试题也打下了基础,因此,5以内的加法试题口算是在这些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孩子来学习,由于数字小,孩子们便于掌握,因此在大班初期非常适合。
灯笼是我国在喜庆日子里一直要用到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对灯笼的大小、形状、颜色非常熟悉,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根据大小、形状、颜色让他们进行5以内的加法试题口算学习比较适合,所以根据主题就选择了《挂灯笼》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了解中国挂灯笼的特有风俗,体验中国特有文化。
活动准备:ppt、5以内加法算式题卡、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说灯笼:了解挂灯笼是中国特有的风俗
今天老师带来了灯笼,我们什么时候会挂灯笼?(节日、春节)
小结:挂灯笼是中国特有风俗,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
二、挂灯笼:
根据灯笼列算式题今天我们也来挂灯笼,先来看看老师这里挂的灯笼。
1、(ppt)请你看看这里的灯笼有什么不一样?
2、大灯笼有几个?小灯笼有几个?个别幼儿摆放灯笼分家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想把他们合起来,用什么来表示呢?这个符号像什么?
4、“+”名字叫加号;1和4合起来一共是几呢?
(5),可以用“=”来表示,像什么?(马路上的黄线等),“=”名字叫等号。
小结: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算式题中,“+”读“加上”,表示“把加号前面和后面合起来”。“=”读“等于”,表示“等号前面的部分等于等号后面的'部分”。
三、看灯笼——根据灯笼找加法算式
1、这样我们用一道算式题把刚刚老师挂的灯笼的个数表示出来了
第一次幼儿操作
1)出示挂灯笼情况,按照算式题卡来挂灯笼。
提醒:观察灯笼,分辨某一特征的肯定或否定进行操作摆放。
2)集体交流
你的灯笼是按什么特征进行悬挂的?这些数字各代表什么意义。
第二次幼儿操作:
1)请你把你桌上的灯笼挂起来,再帮它们找个加法算式题做朋友。
提醒:按一个特征的肯定或否定进行分家。尝试多次不同特征挂灯笼。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的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
2)集体交流
介绍所列算式。3+2=5,你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挂灯笼呢?
2、想一想如果挂的灯笼再多一点,你还能找到适合它的算式题吗?老师会把它放在区角活动中,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来试试。
福灯笼教案篇4
培养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团结友爱,共同合作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懂得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你有没有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呢?在合作中,你有什么感受?
2、新年快到了,李东和京京合做了一个灯笼。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合作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决。不太好读的地方,反复练习朗读,直至读通、读顺。
2、同桌互相朗读,并互相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4、共同交流,你知道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三、分段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认识生字朋友:
1、交流: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分段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知道京京和滨滨有什么特长吗?
(2)京京和滨滨为什么要选择合作做灯笼?
(3)京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
(4)同学们为什么使劲鼓掌?
2、分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3、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完成过哪些事情?谈谈合作时有什么感受?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认读识字卡片,并组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有什么要问的?
2、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3、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4、教师点拨,解答问题。
三、指导朗读:
1、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指导。
2、开展朗读比赛,同桌合作朗读课文,比一比、评一评、赛一赛,看哪个同桌合作读得最好!
3、指导朗读。
四、识记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讨论,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
2、学当小老师,交流识字结果。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写得端正、好看?
2、重点指导:使、咱、贴、巧、劲、桌。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年级语文做灯笼同步练习题
一、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
1、同学们使(shǐsǐ)劲(jìngjìn)鼓起掌来。
2、王京和李良是同桌(zuōzhuō)。
3、王京画的画受(sushu)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4、李良的手很巧,会捏niē泥(nílí)人。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ǐjìnshǒuqiǎonírénzánmen
三、读读抄抄。
行动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合作大扫除时,我们分工合作。
使劲小马使劲向前跑。
四、组成句子写一写,再加上标点。
1、好不好画画我的你灯笼上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京公认的班里小画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
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
藤téng和瓜好,
它们手拉手,
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
蜜蜂来采蜜,
花儿仰yǎng脸笑。
谁和谁好?
白云和风好,
风往哪里刮,
云往哪里跑。
谁和谁好?
我和同学好,
大家唱着歌,
一起上学校。
六、说一说。
你一定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说给同学听。
福灯笼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4、大班元宵节教案《热热闹闹过元宵》
今天我们一起过元宵节,一早与谢老师聊天的时候说道,今天是元宵节,本来可以猜灯谜、制作灯笼,挺有意思的,我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让孩子们一起过元宵。
晨间活动的时间,下雨了,我们就在室内玩,孩子们自由选择玩具,安静地玩。我就在一边有意识的开始准备接下来的活动:一方面为活动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看到我怎么样做这些事,方便他们有序开展活动。有些事情我也让他们参与,比如帮我剪一个图案,办一张桌子什么的,他们非常有兴趣,也渐渐地搬了椅子靠在我身边,细细地看。
活动开始了,我们先看了图片:热闹的元宵节。在图片中,我们认识到了元宵节可以有很多种活动,有舞龙舞狮、游走高跷、有划旱船、有张灯结彩、有猜灯谜,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吃元宵。
然后我们一起听了一个故事,元宵节为什么要张灯结彩,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然后我们一起猜灯谜,孩子们都很厉害,看起来很难的灯谜基本上都能够猜得出来。我们的谜语有动物、用品、身上的部位等,孩子们仔细听谜面,开动脑筋,纷纷猜出了谜底。每次猜谜,我们都进行了约定,要挺清楚迷面的意思,然后悄悄地告诉老师是什么,最后才揭开谜底,我们玩的很高兴。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作游戏:
制作元宵组;提供糯米粉、杯子、不锈钢盆,让孩子们自己实验加多少面粉、多少水,将它揉成粉团。孩子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议论纷纷,一会儿粉多了,一会儿水多了,最后才将粉团做到刚好,然后开始搓圆子,将做好的圆子排在托盘上,圆滚滚、整整齐齐地非常可爱。他们肩负着全班孩子吃汤圆的任务,所以完成得格外认真。
制作灯笼组:我简单演示了彩纸制作灯笼的方式,并提供了两张半成品的`彩纸,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进行制作,最后在谢老师的提醒下安装上拎手,便于悬挂。画灯笼组:将纸质的白色灯笼支撑起来,让孩子们用颜料进行绘画,孩子们选择了各种颜色进行装饰,然后再装饰上花纹。孩子们喜欢平涂,花了很长时间,灯笼是圆滚滚的,他们也没有感到为难,一手拎着灯笼,一手绘画,两个人一起配合,合作的挺好。
做舞龙组:龙头和龙威需要装饰画,孩子们用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参照图片的样子,孩子们开始制作,涂色是一项花时间的任务,但是参加的男孩子都很细心,在观看图片的基础啊上,将龙头、龙尾都完成了,然后用彩条进行折叠,做成龙身,有孩子要两根筷子,做舞龙时候的棒棒,一条彩龙就完成了。
做灯谜组。做灯谜组只要在写有灯谜的彩条之上进行装饰就行了,但是有20多张纸条,就两个孩子完成,男孩子在制作了几张之后,很感慨的跟我说:吴老师,坚持就是胜利!我听了很感动,鼓励他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坚持就是胜利,你的任务很重要,我们猜灯谜需要你们的努力。
制作海报组:将写有“闹元宵”三个字的纸张进行涂色,然后剪出字形,贴在海报纸上。在字的周围进行装饰,可以画上漂亮的烟火、美丽的鲜花,还可画上硕大的灯笼,再写上20xx,大七班,一张漂亮热闹的海报就制作好了。
当所有的作品都张贴出来的时候,教室里变得更热闹了,灯笼、舞龙、灯谜、海报,五彩缤纷的纸条、热热闹闹的氛围,孩子们开始品尝同伴制作的汤圆,都说好甜,还说:今天真是过大节了,今天没来的小朋友真是亏了!真的好可爱。
大班的孩子有了很强烈的意识:独立完成任务,所以在孩子们接受任务之后,他们非常有兴趣地投入到了活动中,每个人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完成任务,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感觉,孩子们就像齿轮一样,在生产线上快乐地忙碌着。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了教室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两个孩子,喜欢关注别人的活动,总是在自己工作一些时间后,游离开来,到别的一组去参加别人的活动,觉得其他组做得更有趣。以后还要加强这一部分孩子的观察,要帮助他们专注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在完成以后再去到别组参加活动。
福灯笼教案篇6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