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早教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早教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打击椅子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响,尝试创编椅子图谱并进行演奏。
2、通过尝试、比较等方法选则与乐曲节奏较为合适的椅子打击乐方案。
3、体验用椅子进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音机、乐曲、节奏图谱、指挥棒、椅子图片、笔
经验准备:幼儿学过打击乐《巡逻兵进行曲》,已掌握x x|x x|x x|x o|、x x x|x x x|、x o|x o|三种不同的节奏。
活动过程:
1、整体节奏练习,继续感知x x|x x|x x|x o|、x x x|x x x|、x o|x o|三种不同节奏。
(1)出示节奏图谱幼儿随乐曲做拍手动作。
(2)启发幼儿分别为三种节奏型创编身体动作并演奏。
2、探索的打击椅子各部位发出的声响,通过尝试、比较,选择与乐曲合适的打击部位匹配,创编椅子图谱演奏。
(1)出示乐器——椅子。探索打击椅子什么部位能发出声响。
(2)幼儿交流打击方法,教师用椅子图片进行记录,并创编椅子图谱。
①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跪在椅子的后面休息。
②教师记录幼儿的.不同方法。
③全体幼儿随示范幼儿进行模仿。
④将不同地方法匹配至节奏中。
(3)幼儿根据椅子图谱进行演奏。
(4)通过探索、尝试、讨论、比较等方法,选择与乐曲节奏较合适的打击部位匹配。
(5)分组演奏。
3、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声音。
早教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3、积极参加打击乐探索活动,感受其快乐。
重难点:
1、重点: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2、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变化,用铃鼓进行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
活动准备:
铃鼓每人一个;手摇铃、串铃、木沙铃、沙锤若干;图形总谱;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走跑游戏进入活动室。体会节奏的变化,为活动奠定基础。
二、展??
1、配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三次喝粥的不同速度并运用声音表情表演。
提问:
(1)大狼都是在哪里喝粥的?
(2)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烫嘴表情。(第一次喝得很快很快)
(3)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肚子疼表情。(第二次喝得很慢很慢)
(4)在幼儿园老师告诉大狼是怎样喝粥的?渗透日常饮食习惯,要不快不慢地喝稀饭。
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舒服的表情。(第三次喝得不快不慢)
2、学习使用控制铃鼓。
(1)学习使用铃鼓,指导练习摇、敲的动作。
拿铃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拢抓鼓边内侧,大拇指放在鼓边外侧。
摇:一手举起,转动铃鼓,发出声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铃鼓,一手轻敲鼓面。
(2)训练幼儿对乐器的控制。
常规:老师让铃鼓唱歌时,你就让他唱,不让他唱歌时,你就不能让小铃鼓发出声音。
3、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用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1)探索学习铃鼓的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
提问: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快快喝粥呢?练习快速演奏。
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慢慢喝粥呢?练习慢速演奏。
我们一起来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吧!练习不快不慢演奏。
(2)结合完整的故事讲述,幼儿打击铃鼓表演故事。
4、出示其他四种打击乐,师生共同游戏。
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再次到不同地方喝粥,感受快速、慢速、中速的不同演奏,体验玩打击乐的快乐。
三、结束
幼儿玩着打击乐自然走出教室。
早教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按简单的节奏型为乐曲作即兴伴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创设森林情境,音乐磁带,打击乐器:蛙鸣筒、沙蛋、响板、撞钟、三角铁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伴随优美的音乐,教师与幼儿一同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二、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做模仿动作,引出节奏型:x x | xx x | xx xx | x x x||,
并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
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1、鼓励幼儿利用身体创编出不同声势来表现节奏。
(1)“小朋友可以通过拍手来打节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打节奏呢?”
(2)引导幼儿用不同声势为乐曲伴奏。
2、随音乐有节奏地敲击物品,进行伴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瓶、罐、木棒等物品进行敲击,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体验其中的乐趣。
(2)幼儿分组为乐曲伴奏。
3、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1)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型敲击打击乐器。
(2)幼儿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早教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欢乐的情绪,乐意模仿和创编猴子跳舞的动作,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猴子学样"的兴趣。
2、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3、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看过猴子学样的动画片,会模仿猴子的动作并能给相关动作命名如:猴子摘香蕉、猴子回头看、猴子饶痒痒等。
2、材料准备:《恰恰恰》音乐、事先画好的猴子学样舞谱、两顶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做做—调皮的猴子
简单回忆故事"猴子学样"
师:你见过猴子吗?猴子是怎样?(幼儿自由回答:调皮、可爱,并请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幼儿自由讲述猴子活泼调皮并做做相应的动作。
二、编编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赏猴王的表演
师: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吗?小猴子特别喜欢学样,今天猴王学了个舞蹈请你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动作?
2、说说、学学猴王跳舞的有趣动作。
师:刚才你们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幼儿个别讲述并跳跳猴王的舞)
3、幼儿集体跳跳猴王的舞蹈
师:刚才小朋友学的可真像,我们一起来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谱跳猴子舞
(1)教师出示"猴子学样"舞谱(根据音乐、动作画的舞谱)
(2)幼儿讲述自己对舞谱的理解,并看着做做单一的动作
(3)教师点谱提示,幼儿集体看舞谱跳跳猴子舞。
5、大家一起编编"猴子的舞蹈"
6、游戏
一个帽子:大家围成一个圈,用一个帽子来传递,一边传递一边说:"朋友你好,帽子真好看(耸耸肩),唱到"哎呀呀"的时候帽子就可以戴在哪个小朋友的头上,他就会成为猴王,可以到中间来跳舞。
两个帽子:同上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早教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的爱。
2、能大声诵读诗歌,并根据经验仿编诗歌。
3、识读汉字“妈妈”“太阳”“月亮”“星星”“春天”。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自制“宝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问好。
2、师:今天汤老师能认识你们心情特别好,想送你们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嗯,送什么呢,送一首好听的歌吧。歌名老师暂时保密,有会唱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唱,师幼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3、师提问
⑴这首歌里唱的是谁?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呢?
⑵你们觉得妈妈好不好?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妈妈好呢?(引导说出妈妈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事情。)幼儿讨论后回答。
二、学习诗歌。
听你们自己的妈妈都很勤劳能干,又那么爱你们。有个小朋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还给妈妈编了首好听的诗歌呢!名字叫《妈妈》,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教师配乐朗读一遍诗歌。(出示《妈妈》图文并茂的课件)
2、师: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诗歌里说妈妈是家里的什么呀?
为什么说妈妈是家里太阳?月亮?星星?春天?
3、师:你们听的可真仔细,说的这么好。老师想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说下这首诗歌,可以吗?(师、幼齐读诗歌)
4、师:有你们和老师一起读,诗歌变得好听多了,你们自己来一遍行吗?(幼儿读诗歌)再次出示《妈妈》图文并茂课件。
三、游戏巩固复习诗歌。
师:你们这么优秀,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出示宝盒)这是一个宝盒,它的咒语是“宝盒,宝盒,变,变,变”,说三次咒语它就会变出很多东西。现在,我们也来试试,看它今天能给我们变出什么!
1、当幼儿抽出变出的字卡时,复习诗歌句子。例:抽出太阳字卡,教师问谁能把诗歌里有太阳的句子找出来。
2、教师抽字卡,幼儿念诗歌。
四、纺编诗歌。
教师:宝盒想考考我们,可没有难道我们,它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给妈妈编诗歌吗?(爱妈妈)你们爱妈妈吗?(爱),那请你们也来给妈妈编一首好听的诗歌好不好?
1、小朋友说妈妈是家里的太阳,月亮,……,你们觉得妈妈还是家里的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纺编诗歌。
教师根据幼儿纺编内容整理总结诗歌。
五、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1、教师:你们太聪明了,能编出这么好听的诗歌,妈妈为了我们做那么多事情,多辛苦啊!以后小朋友要听妈妈的话哦!为了感谢妈妈,我们一起唱首歌《我的好妈妈》送给妈妈吧,还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演。
2、师幼一起表演《我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