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音乐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4-03-23 作者:Fallinlove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组织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设计能够展现教师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朋友音乐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朋友音乐教案通用5篇

朋友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问题。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体会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事先认识过故事中动物的一些主要特征。

2、背景图一幅、有关故事角色的操作教具一套。

3、磁带、录音机、各种动物头饰若干(、青蛙、小鸡、猫、鸭子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谁在叫》,引出故事名称。

二、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

3、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请小朋友再听刘老师讲一遍。

三、教师结合背景图,同时操作教具,边讲边问,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1、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引导幼儿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并用动作体验)

2、鼠宝宝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

3、讨论: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

四、提出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提问:想一想,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又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再次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五、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小动物们走路特征的认识。(分段欣赏乐曲,随音乐表演。

提问:

1、这段乐曲象故事中的哪一种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2、配乐表演故事《鼠宝宝找朋友》。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音乐扮演小动物。

七、以游戏“猫捉”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通过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开心情绪,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结尾的《猫捉》的游戏使活动很自然的结束。

朋友音乐教案篇2

活动意图: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但是主要还是幼儿平时自身的体验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通过同伴交往来实现。成功的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的正确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交往的技能。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是在教师或家长的说教式的知识介绍中获得的,而是在多次具体的成功和失败的交往实践中体验和积累的。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恰当的引导。于是开展了此次音乐活动《交朋友》。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有感情地学唱歌曲《交朋友》。

2.感受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交朋友》(见加密狗)(可以课后欣赏,上课时可以不用)

活动重难点:学唱歌曲《交朋友》。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发声练习。

1、发声练习

小朋友你好……

你好,你好,x老师你好!

2、节奏练习

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好朋友,请你来说一说谁是你的好朋友。

谁是你的好朋友?

xxx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节奏练习。(边拍手边说)

刚刚你们都说了自己的`好朋友是谁,有两个小娃娃也会交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交朋友的。

二、学唱歌曲《交朋友》

(一)欣赏歌曲

教师边弹琴边演唱,幼儿欣赏。

听完这首歌,歌曲里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总结:歌曲里的娃娃在交朋友。听这首歌感觉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们交到了好朋友。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第一段(演唱时用手指动作表演)

歌曲中的两个小娃娃都做了什么?

总结:两个小娃娃,见面点点头,他们还相对微微笑,大胆握握手。

2.教师清唱第二段(演唱时用手指动作表演)

歌曲中两个小娃娃除了刚刚点头微笑握手,还做了什么事情才交上朋友的呢?

总结:我请你吃糖,你请我玩球。我们两个人,都是好朋友。

(三)跟唱歌曲

1、教师弹琴,幼儿集体跟随伴奏演唱歌曲2—3遍。

2、再次演唱歌曲,提出要求:唱的时候要开心,脸上笑眯眯的。

3、请幼儿分组分段演唱歌曲,或者男女生分段演唱歌曲。

三、游戏《找朋友》

刚刚你们都会找朋友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教师带领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送请柬,交新朋友

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信封上的班级名称及将要认识的新朋友的照片去各班寻找,然后请新朋友带上胸卡,带回活动室相互交谈、游戏。

活动反思:

歌曲《找朋友》作为活动的题材,并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得到了很多幼儿的喜爱。在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听听、说说、身体节奏、体态表现等方法来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幼儿园的快乐生活,也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并随着音乐找到朋友。活动中教师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营造相应的氛围,不断推进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这次活动总的来说,目标明确、教学的方法得当。

不足之处:

学唱歌曲环节中,教师说的“白”话太多,应放在身体上的节奏更多一些,这样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些。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导致在找朋友的时候动作有点僵硬。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朋友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3、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难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

3、幻灯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先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师: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呢?你的?

三、学习儿歌(给幼儿播放歌曲,听一听)

师:“这首儿歌好不好听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那先跟着我读一遍吧。好,都学会了吧。我们现在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请幼儿进行集体郎诵、个别朗诵、男女分组朗诵,最后老师弹琴,你们按节奏来演唱好吗?真好听,小朋友们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教学反思

这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朋友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来、来、来好朋友”的部分,尝试跟老师边唱歌边做游戏。

2.在小老鼠找朋友的情景中,创编小老鼠的动作,知道在听到猫叫声后迅速回“家”。

3.在游戏情境中,感受邀请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楼房、老鼠、老猫的图各一张(附1)。

2.曲谱《小老鼠找朋友》(附2)。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

——瞧,这栋房子有几层楼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出示楼房的图片) 一一楼住着谁呢?(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熟悉歌词内容及歌曲旋律

一是小老鼠,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用动作学一学? 一那它想去干什么呢?听!(教师清唱歌曲第一遍)

3.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倾听并学唱歌曲

(1)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小老鼠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 多次倾听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第二遍

一小老鼠想去干什么呀?我找到好朋友啦,握握手吧!

一还想找朋友,谁是我的朋友呢7

教师清唱歌曲第三遍

一又找到一个好朋友,我们靠一靠吧!

一我的下一位朋友会是谁呢?

钢琴伴奏演唱歌曲第四遍

一找到啦,我们抱一抱好吗?

一还想找还想找,我要找多多的朋友。我的朋友是小老鼠,小老鼠准备好!

钢琴伴奏演唱歌曲第五遍,引导幼儿学唱“来、来、来, 好朋友。” 一我已经找到很多好朋友啦。

一我每次找到好朋友的时候,我都跟好朋友说什么啊?(动作提示) 一你们会不会用好听的声音打招呼?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这次谁会跟我打招呼,我就来找谁哦。

(2)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游戏,幼儿学唱歌曲最后一句。

一还有小老鼠没有请到,不着急。

一瞧,我们草坪上有三栋房子,有许多小老鼠,我会找哪

一栋房子里的老鼠做好朋友呢?你们要记得用好听的声音和我打招呼哦!

一怎么和我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一还有两栋楼房有老鼠朋友,跟着老鼠妈妈去找他们做好朋友哦。

一还有哪一栋楼房里的老鼠没找到?手指一指在哪里,我们一起去请吧。

一天黑了,小老鼠们要回家睡觉啦。

(3)增加老猫游戏情节,引导幼儿听声音指方向,保持幼儿参与歌唱游戏的兴趣。

出示老猫图,丰富游戏情境。

一一楼住着小老鼠,二楼住着谁呢?

一原来是一只老猫,老猫来干什么呀?听——

引导幼儿听声音指方向。

一老猫躲在哪里啊?用手指一指。悄悄走回家,别让老猫发现我们。 教师鼓励幼儿演唱“来、来、来,好朋友”部分,教师扮演老猫,进一步感受游戏的快乐。

一二楼住着一只老猫,小老鼠出去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老猫,仔细听一听老猫在哪里哦。

——原来老猫化装成老鼠妈妈的样子,还好小老鼠们动作快,安全回家了。

(备注:如果有孩子想扮演老猫,可以满足,以“它和大家开玩笑呢”进行反馈。)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并根据幼儿

的发展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基于以上背景,我对本次歌唱活动进行以下

反思: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活动的游戏性成分要略高一些。游戏是幼儿的需要,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重要催化剂。在本次活动中,我直接以找朋友游戏的形式进入,幼儿会瞬间被游戏吸引,在连续五遍的范唱中,幼儿在无意中,自然而然地记住歌词的旋律和内容。另外,基于歌曲复杂程度,本节活动重点在于接唱最后一句“来、来、来,好朋友”,对歌曲进行一些减法处理,便于幼儿接受。

由于幼儿经验不同,在活动中的反应会有差异。当老猫出现时,有的孩子会说:“我是小魔仙,我能打败它?”等类似的语言,我以不予回应以及侧面否定的方式进行反馈。然而,由于幼儿没有得到回应,反而更加坚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于上述的问题,我在活动后进行了一些反思。小年龄孩子的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其想象具有天马行空的特点。年龄越小表现就越明显。教师应该尊重和接纳幼儿多元的、可变的、相对自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针对孩子不害怕老猫的表现,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是:“这次只有老猫出来了,下次我们再请小魔仙出来哦!”一语双关,既是对孩子的语言、想象有所回应,同时又引导幼儿回到活动中来。

备注:本教案由好老师淘宝店提供,更多精彩优质课,请登入好老师淘宝店观看。好老师淘宝店让您的教学更精彩!

朋友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邀请和被邀请的快乐。

2.用可以让同伴愉快的动作有节奏地向朋友打招呼。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请一个大班的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熊。

音乐磁带《一二三四五六七》

活动过程:

一、小熊做朋友。

1.小熊出场,(一副孤单单、愁眉苦脸地)唱: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2.幼儿和小熊打招呼,告诉小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3.小熊和幼儿根据歌词对话,小熊念上句,幼儿答下句,并用点头、挥手、拍肩等动作回应小熊。

4.有这么多朋友和小熊打招呼,小熊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5.小熊高兴地告诉大家:我找到了许多好朋友。

二、学唱找朋友的歌

1.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倾听全曲。

2.鼓励幼儿带着愉快啊的情绪齐唱两遍。

3.小熊和幼儿一起唱,边唱边做打招呼的动作。

4.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要求有节奏,每两拍做一下动作。

三、邀请朋友跳个舞

1.(播放音乐磁带,小熊乐呵呵地邀请一个朋友跳舞)小熊是怎么请朋友跳舞的?

2.请一位幼儿做邀请者,有礼貌地请小熊跳舞,然后再去邀请其他幼儿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老师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并能在大家面前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