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地理教案5篇

时间:2023-04-14 作者:Monody

教案的书写方式,相信教师们一定都特别熟练了,在动笔写教案之前,老师们都需要认真回顾以往的教学经验,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八年级下地理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5篇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篇1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农业五部门及其主要农产品;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名称及其优良畜种,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以及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3.全员参与,激情展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识。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难点: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自学导航]

一、农业概况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狭义的农业是指

(温馨提示:副业是指农、林、牧、渔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例如:①采集野生植物,如采集野生药材、野生油料、野生淀粉原料、野生纤维、野果、野菜和柴草等。②捕猎野兽、野禽)

2、农业发展:

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又是最早栽培的国家

⑵当前,我国的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⑶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②我国农业日益改善;③我国农业生产的趋于合理。⑷我国农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农业还比较差,仍较薄弱。

根据播种期不同,小麦有与之分,我们学校所在地区以种植为主。

2.经济作物⑴我国经济作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三、农产品出口基地

1.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主要产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什么是外向型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四、畜牧业

2、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合作探究]

读图“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

⑴填出书中字母所代表的商品量基地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

⑵除以上商品粮基地外,还有哪些地方建立了商请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其名称。

[课堂小比拼]

1.既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糖料作物产区的是()a成都平原b江汉平原c华北平原d江淮地区2.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内蒙古牧区——三河马

b青海牧区——滩羊c西藏牧区——细毛羊d新疆牧区——牦牛3.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前,我国粮食、肉类、棉花等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b我国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c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但农业生态环境还较差d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来。

[能力提升]

读下图尝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位于同一纬度,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不是甘蔗的主要产区?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篇3

■课标要求

“草原和荒漠”对应的课标是:“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篇4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区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

[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2.地区差异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3.黄土高原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二节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

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新课讲授]

[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学生活动]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

[教师]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学生活动]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总结]

板书设计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

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标

1.知道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为、难点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句话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1.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

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3]

以“到底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作为辩题,进行辩论。在教室两边分别挂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风情的图片(各3~5张),请代表北方、南方的学生分坐两边,同组学生(每组里均有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邻。辩论前几分钟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学生播放代表当地风情或歌曲录音,以营造一个虚拟的良好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辩论,不受约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板书设计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1.走向

2.经过的省区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展示图片]

西北地区景观图。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篇5

课题名称: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1课时)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

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 第三课时复习课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内容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河壮丽,气候类型多样;物产富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好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国情,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本节课就是从疆域和行政区划两方面来阐述,介绍了我国的范围、位置、邻国、临海,以及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学习,做到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简析及学法指导:

例如临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地理事物;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陆上邻国时,可指导学生总结内容,运用口诀记忆法。

重点:

1、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中国的领土四至点、面积、临海、邻国。

3、 我国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

难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a 引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b 根据上学期的知识,学生回忆中国国土面积及在世界各国的位次。

c 读《中国疆域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点。

d 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量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离。察看经纬度,估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经纬度。

e 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法指导:学会评价地理事物

经济效益 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 → 社会效益 →

生态效益 对人类活动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

1)海陆位置:与蒙古、日本两国相比,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随之对降水、农业、海洋资源的利用、港湾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直接往来等产生影响。

2)纬度位置:看图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纬度,所处的温度带。与俄罗斯、巴西相比,我国跨纬度大,气候不同,对农业产生影响,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f 通过查阅地图,读出我国的四个濒临的海洋,简介两个内海,陆上相邻的15个国家,隔海相望的6个邻国,记住它们的位置。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记忆我国15个邻国,可让学生分组编口诀,记忆起来顺口,记得又牢固,长久不会忘记。选出较好的全班展示。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锡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课后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p4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a

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说说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__省

__市 __区)

b 学习课文中的三级行政区划,尤其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a 两湖两广两河山 b “三字经”

五江二宁青陕甘 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内重台海福吉安 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还有港澳好河山

c 由学生思考口诀的含义,稍作解释。然后利用三分钟时间,学生熟背口诀,领会含义。

d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由学生互相考察。

e 在“三字经”中,涉及到简称知识。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表,看是否能发现简称是如何的来的。

总结:a 省区名的原字 b 河名 c 山名 d 古代地名、国名

f 平时学生已多少有一些省会的知识,提问几个,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填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先填会的,不会的用铅笔填)。

课后作业 :1)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自制、购买均可),下节课用。

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以及其省会、简称。

(第三课时)——以复习巩固为主

猜猜看!

1、知识点竞猜: a 我国第一大岛 b 我国第二大岛 c 我国最大的群岛

d 我国领海宽度 e 我国所在的半球(东西、南北) f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度 g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 h

我国有几个陆上邻国 i 我国有几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j 我国位置最东的省区 k 我国位置最西的省 l

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分别是 m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n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 o 全国分哪三级行政区划 p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

2、中国之最能力竞猜:

a 纬度最高的省 b 纬度最低的省 c 跨经度最广的省

d 跨纬度最广的省 e 邻国最多的省 f 临省最多的省

3、地理谜语:猜猜是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或那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心?

a船出长江口 b宝地 c碧波万里 d银河渡口 e千里戈壁 f四季如春

g久雨初晴 h大言不惭 i急来报佛脚 j带枪的人 k两个胖子

拼拼看!

用自治或购买的省区拼图,练习。并在组内和班级进行竞赛。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选拔进行级部拼图大赛)

填填看!

将《地理填充图册》中未完成的1、2节内容填上,并自评。

课后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中的作业 整理并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