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活动作文8篇

时间:2023-02-12 作者:lcbkmm

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培养同学的表达能力,写好作文可以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集体活动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集体活动作文8篇

集体活动作文篇1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长寿塬,至今仍然保留着这样的原始商品交易。集会就在镇上,当地人将这种活动称之为“上会”“赶集”。适逢春节,这种赶集活动便成了“逛年会”。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小镇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那种特殊的情感,是久居都市的人们无法体会的。无论身在何处,心里总会惦记那种场景。小时候,每逢集会,母亲总会拉着我和妹妹的小手,在小镇里给我们买新衣服,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

每逢春节回老家,我总喜欢在小镇的街道里逛逛,记忆中的场景和多年以后的归来之感,总是会让我感到踏实而美妙。街头的叫卖、热闹的场景、欢乐的人群,甚至是任何一处画面,都会有温馨之感。如同沋河淙淙的细流声在心底流淌,一直流进我的心灵深处。家乡的年味总会让人诗意盎然!

集会已经成为渭南长寿塬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长寿塬许多的年轻人都将奋斗的脚步,迈进了城市。城市的天空下,商品交易活动相对便利,但是长寿塬的“逛年会”,在每个塬上人的心里,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塬上人实在、朴实,从不弄虚作假,在镇上买东西经济实惠,图个放心。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家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内心最踏实安定的地方。那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尤为强烈。或许是基于这种情怀,所以才无法忘却。

往往越是久别,那种情怀就更加明显。我喜欢听家乡的方言,集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有时候都会是一种享受。某一刻,你会突然间发觉:方言就是身份的通行证。说几句方言跟老乡问好,真亲切!乡音乡情,心领神会,美妙至极。

对于长期在外的人来说,每年过年回家经过小镇,若能够在热闹的集市上吃几个油糕,来一笼包子,或是咥几根麻糖,邂逅那久违的甜美,家乡的味道便会弥漫开来。偶尔跟身边的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已经没有年味了,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我不那样认为,在我的内心深处,小镇的年味是无法复制的,是独有的,那才叫真正的年味。

集体活动作文篇2

每年过春节时,总听到有人感慨:“这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真的淡了吗?

其实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年味并非不浓。当你在除夕之夜听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的鞭炮声时,你一定感受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热闹;当你在走亲访友拜年时,看着家家户户门前的春联,你会感受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当过年最后一天正月十五赏花灯时,你会感受到“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欢快......这些场景,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也存在于过年时的生活习俗之中,比如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耍龙舞狮、守岁......还有一些看起来古怪的习俗,例如初一不倒垃圾,打碎了碗碟要说碎碎(岁岁)平安,“福”字要倒着贴等。这些习俗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反映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盼,也是一代代人对过年的记忆。

最有年味还是除夕夜的年夜饭。人们无论工作再忙、离家再远,也会在除夕前赶回家,全家团圆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宴席,鸡鸭鱼肉,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全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吃过饭,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大家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节目,欢声笑语在每家每户响起。除了很小的孩子和精力不济的老人,大家都会守岁到新年的钟声敲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夕过后就是正月新年了。人们穿着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路上遇见相识的人也互祝“新年好”。最高兴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了,因为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还有很多零食等礼物。虽然压岁钱最后大部分都被爸爸妈妈收去“存着交学费”了,但我们还是很高兴。过年期间街道很干净,路上车流少了,店铺大部分都放假关门了,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年味在大街小巷中飘荡。

新年的庆祝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满月未免有些遗憾。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人们在元宵节要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晚上要从家里来到街上,逛花灯,猜灯谜,闹元宵。一轮明月挂在天上,花灯如繁星点点落在地上,天上人间交相辉映,炫彩夺目。年也就在元宵节热热闹闹的夜晚中过完了。

年过完了,年味也就慢慢散了。大人们又要去努力工作,孩子们又要去学校认真学习,更有那些要离家的游子泪眼婆娑地告别亲人,奔向远方。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烘托节日气氛的礼仪、符号和习俗终究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让一些人觉得年味会越来越淡,但中国人向往团圆、期待新年美好的情感长久不会改变,这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认同,也是浓浓年味的源泉,因此年味不但不会消失而且未来还将更加醇厚。

集体活动作文篇3

今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是个快乐的日子,因为我们全班要去秋游。真是开心呀!

一大早,我们就在实验小学北门集合。到达之后,同学们排好队清点完人数后,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注意事项,我们都认真的听着。之后,就一起坐公交车直达目的地——玉泰农场。我们一路唱着歌,车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到了。到达之后排好队,清点人数之后,就准备开始活动了。

首先进行的是分队、建队、队旗、队号。建完队后,爸爸妈妈们都穿上了红军的衣服。然后是接力球:每队排成一竖,把气球夹在腿中间,从起点跑到终点再跑回来,各个队伍都兴奋不已,家长们在旁边鼓掌加油,场面热闹非凡!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爸爸妈妈”们都在为孩子们做饭,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一桌香甜可口的饭菜就做好了,同学们看见馋的直流口水。

吃过饭后,下午我们又进行了坦克轮滚:用报纸粘成一个很大的圈,一起向前翻滚。虽然我们战狼队没有赢,但是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重要性。然后还玩了摸石头过河等等游戏。随后我们清点人数,合影后就愉快的回家了。

今天,虽然很累,但我懂得了要感恩父母和老师,还明白了配合、团结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还学会了很多技巧和本领,真是收获满满!

集体活动作文篇4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集体活动作文篇5

放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同学们,经学校研究决定,明天上午五六年级的学生集体乘坐校车,到‘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去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开展好,我们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每个同学准备足饮用水;二是带上少量的食品;三是带上必要的观察工具;四是带上笔、本子做好活动记录;五是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注意安全。”

老师讲完后,全班同学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次活动非常感兴趣。我和同学们一样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回家的'路上我们仍然讨论着,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们盼望着这一刻的到来。

第二天早上,一切准备妥当我们按时出发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按照事先的分组,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走进博览园。

我们走在博览园弯弯曲曲的林荫路上,周围的景色是那么美丽、迷人。小鸟在枝头欢快地跳着、唱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阵风吹过,垂柳的纸条轻轻地摇摆,像是在向我们招手致意。

我们首先观看了荷花塘,只见硕大的碧绿的荷叶一个挨着一个在微风中摇摆,盛开的荷花,有白的、有粉红的、有大红的……真实漂亮极了。老师又带领我们来到“东方不沉湖”,湖里的水清澈见底,微波荡漾。老师告诉我们,不沉湖是人工仿作的,里面倒入很多食盐,湖里的水咸度很高,水的比重大,人在水里不会下沉,躺在水里可以看书,悠闲自在。之后老师又带领我们爬上吊桥,吊桥是用铁链和木板做成的,走在上面晃晃悠悠,使人产生“晕”的感觉。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小心地走在上面,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领略到了博览园的美丽风光,我把观察到的都作了详细地记录。

老师让我们休息了一会,又安排我们分组进行观察。我们四个人一组,在组长李美玉的带领下,开始观察植物。侯文凭用小铁锹挖出了一棵草本植物,她把这棵植物根部的土用水洗干净,晾干后我们一起数这棵植物的跟到底有多少根。我们用曹春玉带来的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观察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听到了集合的哨子。很快在老师的指挥下我们整理好队伍,向博览园大门口走去。一次快乐而有意义的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集体活动作文篇6

今年,我和爸、妈决定今年不在长安过年了,说要回家乡过年。我听到爸、妈说要在家乡过年,我就在一边偷笑了,我最喜欢在家乡过年了,因为在那儿我可以自由地走动,不像在长安,想走都没得走,而且在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无聊就可以找他们聊天。

在一天后,我们到了。下车后,我一点都认不出家乡了,不知道是太久没有回去了还是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我们拿着行李走进村,向爷爷家走去。在进村的路上有很多人向我们问好和拜年。我们当然也很有礼貌地向别人问好、拜年。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爷爷家了,这时我们也就松了一口气了,在这个时候我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就开始四处找表哥和他玩,之后就这样过了一天。

第二天醒来,已是大年除夕了,我急忙地去吃个早点,然后帮我爷爷打扫卫生,大家都在忙碌着,有的在杀鸡、鹅、鱼、也有在包饺子的,做完这些,大人们都在贴春联。过了不久后,我们一家都到祠堂祭拜祖宗,祠堂里太热闹了,摆放着很多祭拜祖宗的祭品,旁边站满了很多老老少少的和兄弟姐妹,然后他们满脸笑

容的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十分热情的向他们问好,大家都说上了新年的祝语。过了一会开始进香了,我默默地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爷爷、外公、外婆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大家万事如意!大家许过愿望后,鞭炮就响起来了,那声音震耳欲聋、烟雾冲天,我就躲得远远地观看,相持约半小时后才缓缓的停下来了,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大家自己的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分配煮饭,烧菜的工作……真快,开饭了,大家齐举起杯子,相互说起在新一年的祝福话语,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团圆饭”意义。

第三天后,也就是年初一,每家每户就开始放炮竹,自然,我们家也开始放了起来,放完鞭炮后,我们就开始按照我国的风俗,过春节就要放烟火看春节晚会等。长辈们还要给我们小孩们压岁钱。所以我们家过春节也是如此。

第四天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出去外面玩了,每家的门口前面都是“满地红”。在我们的家乡就是放的鞭炮越多,鞭炮碎纸越多,就代表在今年都是红红火火的,运气、工作、学业、身体都越来越好。这就是我的家乡,红红火火的家乡。

集体活动作文篇7

“金风送喜来,紫荆花已开,二月大地春雷锣鼓敲起来……恭喜恭喜中国年,五谷丰登笑开颜……”我家对面黄老师家里传出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声,就知道,年到了!

你知道年是什么味道的吗?

是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响彻大街小巷;是一幅幅红红火火的春联令人目不睱接;是琳琅满目美味可口让大家垂涎欲滴的年夜饭;是街边高挂的灯笼,是翘首以盼的春晚,更是一家团聚的欢声笑语。

在我的家乡里,到腊月二十七日,便四处散发着年的气息。在这一天里,家家大扫除,做甜粿,备置年货。抹掉身上的汗水,望着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的家,心里洋溢着的,那便是年的味道。

腊月二十八日,我陪着父亲去街上买对联纸,虽说是大清早,大街却早已热闹非凡:有的买对联,有的赶年货,有的牵着小孩买玩具,有的买新衣......街道两边的灯笼高高挂起,把整个小镇的街道装饰得喜气洋洋,要是在晚上,肯定亮如白昼吧!

一回家,红纸往案上一铺,毛笔往墨里一蘸,潇潇洒洒一挥,“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便以隶书的字体嵌在纸上。再一横批:“四季平安”。用香糊往对联背面一抹,刚打开大门,却发现邻居家也在贴对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幅幅红红火火的春联令人目不睱接,大家互相点头问个好,相互拜年发红包,楼梯里充满的墨水味儿,那便是年的味道。

腊月二十九,我与父亲把彩灯全都挂在阳台上,又添上两个火红的大灯笼。天色稍晚,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按下开关。顿时,五彩缤纷的灯火在一片暮色中一支独秀。那两个大灯笼努力地转动着身子,有意与夕阳争个高低。这时,大家的赞叹声,那便是年的味道。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除夕。一清早,大家便迫不及待地起了床,仔仔细细地洗了个澡,恨不得把一年的积垢都给冲掉,才得以换上日以夜想的新衣新鞋。

呵呵!多气派!长辈开始向我们发红包,也换来了我们最真诚的祝福。接了红包而喜笑颜开的我们便玩起了游戏。和玩伴出去放鞭炮。

“啪啪啪”鞭炮和烟花开始燃放啦。那绚丽的焰火,燃烧的也是我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那便是年的味道。

一回到家,令人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年夜饭便摆在了早已垂涎三尺的我们面前。“干杯!”一个个装满椰子汁的酒杯碰在一起,荡起了亲情的涟漪,那便是年的味道。

到了晚上,大家都聚在客厅,有说有笑地看着春晚,为跨年而倒计时。年味啊,不就在这一种亲情中产生出来的吗?

年味不断的随着一年年的变化而变化,但爱的味道、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从未改变。伴随着我们跨过一年又一年,手捧春光,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中快慢自如,潇洒前行。

对面黄老师的音响又传出《过年好》的歌曲,一股股幸福的年味又涌入人们的心头。

让我们去聆听、去回忆、去品味……去回味这过年的味道!

集体活动作文篇8

你可曾体会过年的味道?体会在12点钟声敲响之时,在和家人共度除夕之刻,在一年伊始之际,那热闹的氛围?年的味,道不尽!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最开心的时刻。早早地,爸爸和妈妈就同我一起来到乡下奶奶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准备年事。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大路上那些卖年画、卖“福”字的摊子。铺天盖地的红,像是一簇簇小火苗,红得让你欢喜,红得让你透不过气来。小火苗烧着,烧着,年的味道也随之散开,布满街巷,布满村庄,弥漫在老村的空气中。

时间在这时候也是欢快的。它马不停蹄地赶着,二十八、二十九,还未察觉,就到时了大年三十。这时候,家里的走廊上总是挂着爷爷风干的猪头肉,奶奶和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切着菜,爸爸则拿着用剩的红纸一笔一画地教我写毛笔字。总算熬到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齐围着那台“大屁股”小电视,边欣赏节目边互相交谈。这时候,空气中总会充满着年夜饭和爆竹的味道,包围着我们,包围着村庄里的每一个人。

过年,烟花必然是少不了的角色。我总是一吃完饭,就“召集”亲戚家的同龄小孩,一起放烟花。打火机自然是不敢碰,只好用香头来点。每次点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火花突然喷出,烧坏了香头。也有些调皮蛋,把一捆烟花全部点燃,抓在手中挥舞。烟雾笼罩了我们,年的味道笼罩了我们……过年的味儿就是这样,一家人团团圆圆,孩子们开开心心,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这是我记忆中年的味道。而今,我们习惯仪式性地将对联贴在门上,连贴歪了都未察觉;我们习惯一家人躺在沙发上,任由电视里欢快地播着高清春节联欢晚会,眼睛却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我们习惯不知疲倦熬夜到十二点以后,不是为了跨年,而是提着摸弄手机已经发酸的指头,“点点点……”地在群里互抢红包……我们习惯了,习惯了那渐渐远去的年味儿。

传统正在逐渐淡化,我们吃着超市里买来的各式菜肴,我们玩着各种看似先进的电子产品,物化了身心,疏离了感情。

谁能静下心来,去体会那日行日远、传统的味道呢?谁又能去追随那说不尽、道不完的年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