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后感800字5篇

时间:2025-03-04 作者:betray

读后感中可以探讨作者传达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读后感应包括对书中冲突的分析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的读后感8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的读后感800字5篇

教师的读后感800字篇1

今天这个主题我想更适合教师朋友们仔细研究,因为这里提到了更多对学生的了解。我想这些都要基于教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了:上课的时候,看看学生们的眼神和表情便能知道他们是不是都懂,在哪里不懂。

但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一个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办法,即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一方法经常发生在讲课过程中。说起来,这个方法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从作者的角度看,他觉得能很好地实践确实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

有很多时候,教师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验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推导出或者总结出新的知识,但就像作者说的,这样做有时只能造成表面的积极性,而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思维积极性,因为有些学生在思考,而有些学生在旁听。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有些学生已经在第一时间从自己的知识库里找到了宝贝,而有的学生还在寻找打开宝库的钥匙。在这种情况下,后者面对教师的提问就会手足无措,而这样的手足无措就成了教师捕捉的重点对象,同时学生的思想却只集中在“我不想被提问”这件事上,而非跟随指引一步步探索。

从教师的角度,我对课堂上发生的这些没有更多体会,但我想我还是可以从孩子如何在生活中获取知识这个角度进行仔细的思考。就像有时候我和女儿在读一本书时,她经常会跑去拿来另一本书,并告诉我我们刚刚讲到的内容也出现在这本书上一样。知识的积累不就是这样不断重复、积累而最终产生了关联吗?

我想我对她所掌握的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对她来说就像故事一样,而什么样的内容却需要费些脑筋。对于那些从她脸上看起来困惑的东西,我会再多讲一些,于是就让她小脑袋里的东西彼此间有了关联,因为困惑的东西并不是完全陌生的,而是需要有些线索。就像在课堂上的孩子们一样,当他们困惑时并不一定是不懂,而是不知道那个知识的交汇点在哪里,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交汇点,并引发思考的兴趣。

这里,还希望更多的教师朋友给我一些你们的经验和体会,教育的艺术也需要更多的父母们了解学习。

教师的读后感800字篇2

寒假里,我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

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教师的读后感800字篇3

老师们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在每堂课上获得了知识就是成功的,一味地把知识当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最终目标,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方面。

获取知识是最终目的吗?

孩子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怎样考核孩子学到了知识与否呢?就得靠提问、作业、测试等方法来检验,所有的表现优秀则是学到了知识,否则就是没有。这就很容易误导老师把注意力都关注在作业、考试分数高的人身上。但有一点我们需要记住: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永远是新的。

?易经》第一卦《乾卦》中象卦第一句即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乾卦的形象就像天一样,天的运行是刚健的,所以君子需要自强不息。后半句还有一个字——自,说明一个人要变强,一定得自强,别人不能让你永远强下去的。这跟孩子们的学习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是老师、家长催着他们去学习,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发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不能持续保持的。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老师提出了一个认识方面的考验。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很多老师认为:我把知识传授给我了学生,他们能考出一个高的分数就是功德圆满,这样的老师仅仅把“知识”当成了教学的目的,忽略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知识”只是让学生们“知道”了某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等等,如果仅仅停留于此,他们则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老师要做的就是不让孩子脑海中的“知识”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而要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起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让学生在平时的.脑力劳动中,不是熟背、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创造。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的学习语言的事例,他先讲述相关词和词组的丰富含义和感情色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词语,只有当孩子们思维活跃和丰富起来,思考能力真正被培养起来,才能尝到思索的无比快乐和认识的极大喜悦。这样才是把获取知识这个目的进行延伸,变成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手段,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教师的读后感800字篇4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教师的读后感800字篇5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完成。这是我读的最慢最慢的一本书。因为书中每一条建议都需要我在需要长久的学习实践中消化吸收。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为教育教学中的实力,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思绪万千,大师为我们指引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今天我从以下两点来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问题,我曾经泻过气,也曾经怀疑自己能否能胜任。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我们教师就是要努力去做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任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脑子去思考,更要用心灵去体会,就会发现有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二、爱阅读

第19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做了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相片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就更要靠阅读、阅读、再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感,而我们教师的工作做起来也就会容易一些。这不仅让我想到了班里的一个小男孩,他每天的阅读打卡,由一开始的一字字的迸出来到现在的朗朗上口,识字量大大提高,课堂回答问题也变得积极勇敢。他的妈妈激动地告诉我孩子现在认了好多字,愿意去做阅读理解题了,进步真的很大。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思其根源就是认真的阅读造就!这也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仅仅是提高了低年级的识字量,更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