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审题才会写出吸人眼球的作文,我们在拿到作文题目时不要着急动手写可以先准备拟一个作文大纲,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经典作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经典作文篇1
“乡土”二字历来为中国人称道。游子思故乡,这是我们的乡土情结;勤勤恳恳,待人友善,这是我们的乡土气息;融入莫言的高密乡中的,是使我们的乡土文化。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们的乡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临此困境,我们有责任执传承之灯,映照乡土文化。
哲学家期内塞尔有言:“一个社会就像一张张大的嘴,它合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咬住某种坚实的东西。”我以为,乡土文化就是我们坚实的根基。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受其养育,只有扎根乡土,才能向更高、更远处发展。北大毕业生陈锦华放弃高薪工作,毅然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摆脱贫困,这就是在乡土文化的影响下扎根深潜、实现自身的价值。
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因为有乡土文化,漂泊在外的游子才会有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才会在想到那片乡土时心有慰藉。若缺失了乡土文化,人走得最再远,也只会像浮萍般漂泊无依;社会发展得再快,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在深谙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之后,又该如何传承与保护呢?受到城市化的冲击,许多乡村拆除老屋,盖起新房,青年人走进城镇,很少回家……乡土文化尚未被细细品味,就渐趋消亡。
与此同时,李子柒制作的乡土美食、传统工艺视频在网上卷起热潮。这亦在告诉我们,乡土文化不是只能在农村发展的,它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手段传播得更广、更远。
无论处在什么时代,乡土文化都不会过时。纵使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乡土美食还是能引起人们的喜爱。我们更需秉承传统之灯,继承乡土文化,同时又融入现代化元素,促进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映照乡土文化。
执传承之灯,也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犹如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就对乡土文化做了深入剖析。也许我们不能人人都写出这样一部学术著作,但学习乡土文化内涵,执传承之灯,映乡土文化,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秉持传承之灯,你我一起,才能让乡土文化像琥珀般在人类精神长河中闪耀。
经典作文篇2
教师节怎么会欢乐?跟我们小孩子有什么关系?今天是众所周知的教师节。大家都会给老师一点小小的礼物当做心意,或者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让老师开心,看到老师开心了,我们也笑了。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我是第五个到教室的,看到同学们手持鲜花,面带微笑,等着老师来呢!我也和他们一样。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进了教室,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还有我的。”“我的我的!”而且每一个老师都是面带微笑。“好好好!谢谢~”看,讲台上有三分之二的部分被花儿所占。最最最好玩的是,最大的一个花束里面有毛毛虫!不仅把我们下了一跳,连老师也不敢说话。后来,老师让李紫怡去把毛毛虫拿掉。李紫怡呢是一个女孩子,连男孩子都吓得脸色不咋地,女生去弄,额,后果真不知道怎样。后来,只见她一手拿着餐巾纸,里面有一条毛毛虫,一手捂着眼睛,快速跑向垃圾桶,把毛毛虫扔掉。当他飞快的经过我的时候,我也受不了了。
早晨真的是好忙,大家忙赶着送礼物给老师们,处处充满了欢笑声。也有老师的笑声,更少不了我们的笑声。看到老师一个个都那么开心,我们也笑了!
今天可真是一个欢乐的教师节!
经典作文篇3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孔夫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润新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润新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润新是幸福的,因为润新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先人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经典作文篇4
我感恩我的妈妈、奶奶。她们对我无微不至。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感谢妈妈吗?记得有一次冬天,外面下着鹅毛般的大雪,那时我在上学,妈妈冒着寒冷,到学校来给我送衣服,还嘘寒问暖,说:"你冷不冷,要多穿点衣服,不要感冒。放学时很冷,要戴上围巾,一定要听话,我走了。”看着妈妈的背影,我笑了一笑,为了自己有一个好妈妈而感到幸福,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妈妈,长大后我一定要报答妈妈,让她感到欣慰。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感谢奶奶吗?记得又有一次夏天的晚上,突然停电了,那时我和奶奶正在睡觉,奶奶过来看我时,发现我满头大汗,就急忙用扇子给我来扇风,一直到我没汗为止,在去睡觉,到了半夜,奶奶还起床来看我有没有流汗,然后在去睡觉,到了早上,奶奶很早就起床了。当我看见她有黑眼圈时,就去问奶奶困不困,但奶奶就笑着说;“我不困,你自己去玩吧!''到了中午,我让奶奶睡会儿,但她执意不肯,一定要做家务,说自己不来做,还有谁来做?我说我来帮奶奶做家务,奶奶就让我去看电视。奶奶我爱你,你像一把大伞,夏天你给我挡住炎热,冬天,你还为我挡住严寒和风雨,我要谢谢你。我爱你,奶奶。
将来,我一定要好好地报答你们,我永远不会忘记妈妈和奶奶,是你们把我抚养成人的,妈妈、奶奶我爱你们,就像老鼠爱大米,像香烟爱火柴。
经典作文篇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中。因为大家只有发愤自强,奋斗不息才会得到赏识,也才会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现在我已经上六年级了,我认为国学经典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刚开学不久,学校就发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憾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灵魂,当然我们也不再拥有凝聚力、生命力。细细品读国学经典,就会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但当我手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浅读国学,我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正直、谦逊、智慧与乐观。《孟子·尽心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意思是:“居仁之所,行义之路,这样有远大志向的人的事业就完备了。”
从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国学经典《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几乎每个小孩都耳熟能详,所以国学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自从学习了国学,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使我了解了国学,学习了更多的国学经典,也使我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我改变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涵,身为中华儿女,今后我更要多加学习,用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引领我前行,作为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经典作文篇6
“看我六班,勇夺桂冠。齐心协力,共创辉煌”,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我们班子训练场上训练着。军训生活又苦又累,而且注意力要时刻集中,但同时也是一种享受。首先要克服早起的困难,平时里舒适的被窝在这一刻不再属于我。看着室友们一个个起床了,我也不甘落后,带着睡意叠好被子,然后下床洗脸刷牙。等妻一切任务都完成之后,便一路小跑到训练场集合。
军训的首要内容便是站军姿。可不要小看这站军姿,初中的训练都是小儿科,胸要挺,背要直,两臂夹紧,两手紧贴双腿,中指按住裤缝,膝盖向后压,重心处于前脚板。每次站立时间约为30分钟,每每站立时我都坚持用最标准的站姿展现自己的风采。除了站军姿,其余的训练稍许轻松点,基本内容是立正、稍息、蹲下、跨立、原地踏步、齐步走等。每次训练都恰到好处,每当我达到极限时,教官就会让我们休息15分钟,这足以使我恢复过来,有足够的精力应对下面的训练。
这四天的训练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我在四天中一改变了很多,很多小毛病坏习惯都改正了过来。这几天的军训是快乐与痛苦并存,只有经历了痛苦,才会有收获。我很感谢着几天的军训生活,它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之一,我一定会牢牢记住!
经典作文篇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老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读到“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好,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