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端午的作文8篇

时间:2023-04-01 作者:Cold-blooded

通过优秀作文的写作,可以将我们内心的感悟得到记录,经过大脑思考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加吸引人,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话端午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话端午的作文8篇

话端午的作文篇1

六月二日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走到厨房正看见母亲、奶奶和爸爸在热火朝天地不知道在做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节啊!我去洗了手,挤进母亲和奶奶的中间,只看见一些绿绿的苇叶、黄黄的糯米、红色的豆子和一捆捆线。我寻问奶奶粽子到底怎么做?奶奶用柔和的声音说:“首先把苇叶围成一个漏斗形状,把糯米放进去,然后按住再裹起来,最后用线捆起来。看一个粽子就做好啦!”我看着奶奶的做法也随手拿起了两片苇叶开始包了,我好不容易把苇叶包成了一个漏斗形状了,我把糯米放进了皱巴巴的苇叶里。

咦,为什么糯米会从下面漏出来呢?我低头一看原来底下有一个很小的洞,我轻轻地把苇叶收紧一些,可是天不从人愿苇叶破了。“唉!”我开始不耐烦了,母亲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宝贝,别灰心,多做几次就会了。”说着母亲拿起叶子包了起来,看,小巧玲珑的叶子在母亲的手中变成了一个绿油油的大粽子。我惊呆了,母亲包粽子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我暗暗下决定:我一定要把这粽子给包好!

经过几十次的失败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不管它很难看,但是我还是很欣慰的,因为它是我经过几十次的失败才包好的。

啊!这次的端午节过得真给力啊!

话端午的作文篇2

一看到妈妈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道端午节又到了。

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后来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至于还有什么我就一无所知了。

每到端午节,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妈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可以避免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刚到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简单。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总是在我睡眼朦胧时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小河边洗脸,凉凉的河水冲走了我的困意,热闹的人们来来往往,真的像过年一样。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话端午的作文篇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在我国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传说,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打败后,他心想:我连国都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屈原跳进汨罗江里而死了。为了找到屈原,渔民们划着舟找他,因为汨罗江太大了,渔民们没有找到他。为了让鱼虾不吃屈原的尸体,他们用粽叶包成了肉粽子,扔进了江里,让鱼虾去吃。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妈妈也和外婆在泡粽叶、泡糯米、泡红枣。第二天一大早,妈妈把我从床上拉起来,让我洗了手去和外婆学包粽子,我早就想学包粽子了,所以赶快洗了手就坐在外婆的旁边。外婆教我:“先用两片粽叶把它弄成三角桶的,放上一颗红枣,放一点糯米把那颗红枣盖住,然后再放几个枣,用糯米把三角桶装满,再把粽叶盖住,用绳子系好。”外婆包了一个完整的粽子,我觉得好简单,也试了一下,可是我把红枣放进去,放了一些糯米,糯米就漏了出来。外婆说:“别着急,慢慢来。”于是,一个、两个、三个……我试包了好多个粽子,终于成功包了一个。

我喜欢吃粽子,更喜欢端午节,因为在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项新本领一一包粽子。

话端午的作文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相关仪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鱼、虾、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饭团等食物扔进江中。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我们北方没有龙舟可赛,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饼。孩子们在这一天最高兴,因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们对这一节日,是一定不会马虎的。孩子们也常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们总是在期盼中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谈论谁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谁的妈妈的手艺好,那情景真让人羡慕。

我总是期盼端午节的到来,为那香甜诱人的米糕着迷。

话端午的作文篇5

星期天就是端午节了,所以星期五大家举行了一场包粽子比赛。大家筹备1、节课包粽子,2、节课写粽子,3、节课尝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大伙都熟练地拿起一张粽子叶,我也不例外。我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筒(筒底下如果尖的,不可以漏),然后开始填米。开始还所有顺利,可到了盖粽叶这一步我就如何也包不好了,不是个扁扁的三角形;就是盖上后漏米。同学们都说大家这一组是“一点就通”,可没人“点”,可我感觉我是“百点不通”啊!奶奶在家教了我好多次了,可我还是一点不会。最后,在老师的帮忙下,我终于包出了1、个粽子,这个粽子该尖的地方不尖,该圆的地方不圆,真不成样子,不过我还是非常看重它,把它放进了我的小盆里。

开始写粽子了。所谓写粽子,就是包粽子的过程结合我们的感想写一篇作文。我虽然包得不好,可写起来是“下笔如有神”。我写了一行又一行,非常快交了上去。老师问:“如何这么快?一定没好好写。”我打趣地说:“我这是速成作文,保证水平!”

终于开始大家最喜欢的环节:尝粽子了!老师把煮好的粽子发给大家,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虽然这部分粽子不如家包的美味,不过在大家心中,各种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它—一个自己包的粽子,由于那是大家全心全意包出来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理解更深了,我还了解了:任何事都不可以一味地去做。就像包粽子,如此包不可以,再换一种办法包。

话端午的作文篇6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以不同方式来庆祝。说起端午节它来源于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爱国诗人提出一个强国富民的好主意,但由于当时社会腐败他的政策不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攻击最后被逐出都城,流落汉北。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红尘跳入泊罗河中已死捍卫正义。当地渔民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倒入泊罗河中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把竹筒里盛米改成了包粽子,把划小船改成了赛龙舟,逐渐地形成了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我们全家都很敬重屈原的人品和才智,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一定会一起包粽子来纪念这个伟大诗人。

说起包粽子这是我奶奶的拿手绝活,形状有方形的,三角形的,圆柱形的。粽子里面的馅儿也有好多种,有红豆的,豆沙的,红枣的,还有肉的。只见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芦叶在她的手指之间灵活地穿梭着,眨眼的功夫一个又大又结实粽子就包好了,方的像魔方,三角形像一个大称砣,圆的像水桶看奶奶包粽子简直是一种享受。吃起来满嘴的芦叶清香加上里面可口的馅儿,真是人间美味。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就是赛龙舟了,我最喜欢看了。

每一条龙舟上面几个选手他们都全力以付,齐心协力地向前冲着,擂鼓的水手们个个气势高昂,用力地敲着,喊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发出了如雷贯耳的助威声,此起彼伏,选手们个个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场面十分的壮观和热闹。

话端午的作文篇7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过的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妈妈说想要吃就要自己学会包。

粽子是我最爱吃的食物,又黏又甜,想起来就流口水,我实在忍不住就自己学,帮妈妈买来了粽叶,江米,蜜枣八宝粥,让我自己学包。

我先把这些东西淘一淘,洗一洗,然后把他们称到碗里,开始包,先拿起一片粽叶,我把她来回扭扭了一大会儿,终于扭成了一个三角形,我高兴极了,拿起一个勺子,盛两勺,将米放到粽叶里,然后把蜜枣切成两半,放里一块儿拿绳子缠起来。常玩纳米掉的哪儿都是漏了没产检,我又馋了,馋再来一个,我又拿起一片粽叶,弯成一个三角形,乘两勺八宝粥放进里面,再放一个蜜枣,把那一角叠起来,用线缠起来又漏了,这次是叠的太用力,粽叶丛那一竖线那儿裂开了,裂了一个小口,八宝粥又撒了一地。我没有放弃,继续包还是按照原来的步骤开始包,包完这个,我心里很高兴,因为这个没有漏。我找到诀窍了,心里暗暗高兴,包粽子要心平气和,一丝不苟,要包好每一个角,不能漏一点,我就用同样的方法包了四个,五个,六个……接下来包的都没有露敏妈妈一看,惊讶的说:“妞,这是你包的吗?这包的还不漏米。”我骄傲的说:“这就是我包的。”妈妈连连称赞,我开始下锅煮,煮了半个多小时,过这半个小时简直像过了一天,我好想吃自己包的粽子,粽子终于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一个粽子尝了尝。“太美味了,又黏又甜,自己包的就是好吃。”我连连称赞道。

我爱家乡的习俗,更爱吃节日时自己包的粽子。

话端午的作文篇8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这篇传记通过对屈原一生事迹的描述,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屈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博文志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24岁任次于宰相的官职:“左徒”,在朝廷内,参与国事,起草法令。宣布法令。接待外交宾客,他主张改革内政,任用贤才,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离间,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诽谤,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转而亲秦,使屈原的联齐政策终告失败,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骚》这部伟大着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怀沙赋》,怀中抱石,投汨罗江自杀,屈原的自杀,表现他对楚国热爱,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他对楚国朝廷抗议到底。

屈原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终与亲秦派作不懈的斗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