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6篇

时间:2023-04-10 作者:pUssy

当在学习中产生了不少收获,需要及时记录在心得中,优秀的心得体会一定是我们通过认真思考后写出的,白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6篇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篇1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1、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2、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孩子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孩子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二、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1、《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2、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向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总之,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篇2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会阅读首先要养成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就会去进行阅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们在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正和指导,造成阅读跟不上,想像力也就越来越差,由于现在电视网络的便利,孩子阅读时间空间相对越来越少,丰富的想像力也会随之消磨掉。家长老是抱怨孩子不会写作,这就是想像力缺失造成的,孩子也就没办法把文章的层次,段落写清楚。

草原雄鹰指导师就学习习惯第五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给我们家长指明了引导的方向,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方法一:家长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长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边阅读边评价内容,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与关注,慢慢地孩子也会受感染。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整天在书店里找书看,小孩慢慢就喜欢阅读了。又比如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摆上他自己的图书,并帮孩子作图书的分类整理,当孩子主动阅读放置的图书,杂志,报纸等,父母可以给予诚挚的赞美。由于父母的欣赏,孩子自然乐于阅读。

方法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亲子陪伴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亲子阅读不同,幼儿早期陪伴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观,让孩子边玩边对卡片,这样又能记住还会说。当孩子会说话时家长用童话故事去进行亲子阅读,通过熟悉的植物及动物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展开,慢慢地孩子就会通过童话故事,能把简单的情景描绘出来。我们家经常与孩子共同读书,或者,每天临睡前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博文读报读书,那时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可有段时间,一方面我们的原因,另一方面儿子迷上了三国的评书,天天临睡前把阅读时间改为听评说时间,当时我们也没反对,但现在想想还是有点欠考虑,听与读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每天阅读还要坚持,并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发挥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使儿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识读兴趣。我记得儿子博文从小就喜欢听老师或我们朗读,幼儿园的每一篇文章虽然识字不多,但博文都会背诵下来,而且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应运到生活中。我一直认为朗读不仅是创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幼儿时的孩子听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强,他们听到了丰富的词汇和大人对书的理解。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词语和句子后,孩子会自动地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要经常给孩子朗读,为了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对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

方法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在识字兴趣基础上培养的,这样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也可以孩子与家长互读,可以用读"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杂志,报纸"等形式,这不但可以营造家庭读书气氛,可以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读完之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怎样把课外阅读与课文中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或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引导与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方法五:常见的阅读方法。一种方法是精读与略读。所谓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在读的过程中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大声读出来,要求孩子分析文中内容,并讲出主要内容,让孩子去领略分析书中的能力,让孩子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断。所谓略读(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从大主题入手,再从细节中考虑。)家长引导孩子先从内容简介,快速浏览章节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等,让孩子在写作中构思,列出题纲,并了解大概意识。另一种方法是边读边记忆。家长引导孩子对内容不能枯燥的去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记忆,可通过(有意记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精选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方式去引导。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细心与耐心。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儿子博文的阅读习惯,每天放学后一小时的阅读量,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要求二年级阅读量的3—4万字上升到三年级的20万字,这些往往还不够,而造成这个原因的是我与老公对博文阅读方法上的引导还不到位,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能更加努力!希望进入我小家学习的家长朋友们,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篇3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看闲书,久而久之会影响学习;作为教师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对可能考到的知识点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当然有的家长、教师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负担下没有时间去读书。因些要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必须先更新观念。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所以,首先我和家长达成共识,读书倡议书、好书推荐、图书管理员、借书证、图书公约,得到家长的支持后,我开始着手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书读,还要有好的读书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能使学生“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食物上一样。”那么,课外阅读指导就成功了。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背诵大王: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阅读标兵、手抄报:办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一月一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就是这学期我们教授了孩子《新华字典》的查阅方法,所以我鼓励孩子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阅《新华字典》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最后我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积累丰富自身词汇量,现在一部分孩子们在写话中能运用自如。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之核。好文章看得多背诵得多,畅达的造句、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原一部分。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篇4

在人类知识的传递中,书籍总是起着巨大的作用,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书籍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据说犹太人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书粘上蜜,让孩子去舔,使孩子在感知书本的最初就感受到了书是甜的。于是也就有了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我想犹太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也许和他们对于书籍的热爱是不无关系。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呢?作为家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听”开始

也许有些家长会认为,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理解能力差,为他们读书太费时,又没实效。其实不然,当我们为孩子们读书时,也许现在他们未必听得懂,但是他们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就像你在为一株小树苗浇水,它不会马上长出叶子,但是它的根在静静地吸收,生长。

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买孩子感兴趣的书

作为家长,首先要吸引孩子读书。既然孩子看不进枯燥的或相对他来说较为深奥的书,那么就去买孩子感兴趣的书,首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他的阅读速度,锻炼他读书的耐心。我的儿子我发现他十分爱看《西游记》系列中的《三打白骨精》,坐在板凳上半天时间一动也不动很吸引他的注意力,并且里面也有些动脑筋的环节。吸引孩子的心,让他被故事情节吸引从而爱看书,爱动脑。当然,看这些书不是最终目的,这些书是初步用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看各种书籍。

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能静心读书。

我儿子刚开始阅读书籍的时候,常常静不下心来,不能进入角色。为了引他进入故事情节,我陪着他一起阅读,直至阅读到最后一页。现在,他已能默默的边看边去想这故事情节了(因为还不认识字,只能靠记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人知识广博、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而从小培养孩子读书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只有孩子自己能够去读书获取知识,才能够使他的知识永不枯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篇5

教育专家坦言: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越早,越能有效地推动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孩子通过阅读汲取智慧和勇气,寻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良好的阅读能力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体会到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理想方式之一。在孩子五岁左右的阶段,亲子阅读给孩子带来的热情、快乐、智慧和信心远远多于孩子独自阅读。与孩子一起阅读,既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滋润的过程,是一道分享快乐的美味大餐。

遵循孩子的兴趣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有人说过,兴趣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看似有些绝对,却点出了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对动物和昆虫非常有兴趣,我们就遵循他的兴趣挑选这类书籍,特别是配有动物图片的,陪他一起阅读。这类书籍大多是科普类的,有大段的文字表述。孩子看图片,认识动物,我们就在旁边念上面的文字。虽然有大段的文字,但是孩子很有耐心的听着,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述。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并不急于给他全面铺开,而是遵循孩子自己的兴趣,挑他自己有兴趣的书籍一起阅读。在孩子对阅读有了浓厚兴趣后,再逐渐把其它的书籍推荐给他,他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过早的让孩子学习文字、计算或者逻辑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样的早教是否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困惑着我们。因此,我们没有选择超越他年龄段的书籍,选择的书籍既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又要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如印刷精美、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有了他喜欢看、经常看的书籍,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多看,反复看。我们的孩子对他有兴趣的书籍常常会反复翻阅,反复讲述,我们觉得这也很好,所谓“温故而知新”吧。

坚持阅读时间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点。四五岁的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我认为是可以了。可能很多家长不同意我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四五岁孩子的兴趣还是主要集中在玩耍、游戏中,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因此,我觉得每天有二十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是可以满足现阶段要求的。坚持每天的阅读是关键。每天一起阅读,不仅让孩子获取知识,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同时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坚持,把目标变为习惯。

通过亲子阅读,我们感觉到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做的还不够,以后要有意识多向他提出问题,让他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心得篇6

20xx年我成了一位父亲,我自幼喜欢阅读,自然也希望儿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了使活泼好动的儿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我是费尽了脑筋。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读书居然也成了调皮捣蛋的儿子的习惯。下面我就培养阅读兴趣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从讲故事开始。孩子不到一岁,我们就开始给他买书。第一本书是图画书《小羊过河》,只有十来页彩图,每页5~10字,简单易懂,图文并茂。我抱着他一遍一遍的指着图画讲。不久,还不大会说话的他经常拉着我的手,把书塞到我的手里让我给他讲。两三岁时我就开始给他读一些故事:如《多立德医生非洲历险记》、《绿野仙踪》、《一千零一夜》等。先读给他听,虽然好动,他往往也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并能记住主要的故事情节。这时候,他也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字和插图,慢慢的自己也开始翻看书上的文字,并能借助拼音读懂一些内容了。再大一点,就试着让他复述故事情节,听一两遍,他就能把武松打虎的过程连比带划的说得清清楚楚了。这时他对看书已经有了相当的兴趣,经常自己翻看一些感兴趣的书了。

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儿子从很小时身上就具有明显的男子汉的气息,对自然、战争、历史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培养儿子的读书兴趣,自然也要选他喜欢的书,两三岁时是带彩色插图如:《自然知识》、《恐龙百科》、《兵器知识》等,先是和他一起看,慢慢他自己也能看的津津有味。到上小学,他开始读《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二战历史》等一些感兴趣的书。为了培养他的兴趣,我们特意让他看感兴趣的自然、历史、文化方面的记录片,看完之后,还和他分析讨论,他又去翻书印证。到了五六年级他开始翻阅《张居正大传》、《明朝那些事》一类的书。

对于儿子选择的书籍,我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度。在我看来,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诸如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这样的"禁令"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凡是书店里的书,只要孩子乐意看,我基本上不干涉。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和家长在不知道孩子兴趣的前提下,不要硬性给孩子开出书目,使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引导儿子把看好书。为了引导儿子看自然方面的书,我动了不少脑筋。我经常和儿子一起看自然科学方面的纪录片,如:《大国制造》、《狂野非洲》,《未解之谜》等,儿子对于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儿子保持这方面的兴趣,我还买来了一套《探索》dvd碟,选择里面感兴趣的内容和儿子一起看,比如有关"航空母舰"方面的、"地震"方面的、"火山爆发"方面的&b&b,还和儿子一起看《侏罗纪公园》、《2012》等电影,就这样,儿子开始对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产生了兴趣。到了书店,就要求买关于"宇宙天体"、"地理之谜"方面的书看。

为了让儿子对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感兴趣。我经常给儿子讲历史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楚汉之争、鸿门宴、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看社会、战争一类的纪录片,并和儿子讨论分析。有时带儿子到外面旅游,看到名胜古迹,就适时地与儿子讲与当地名胜古迹有关的历史方面的故事。就这样,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渐渐喜欢看历史文化方面的书了,也开始关心历史了。

学会在分析中阅读。读书不仅要了解书上的故事情节,还要有怀疑精神,并试着分析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和儿子一起读历史社会类的书籍时,我经常和他一起讨论。如:在读《纸上谈兵》时,先让他说了,赵国失败的原因,再说说对赵括这个人的看法。他说完主流的评论后,我为他找了当时秦赵两国的政治,经济、军队结构的一些材料,一起分析后得出结论:长平之战的失败主要责任不在赵括,结果是赵国的实力决定的,赵括这个人还是很有本事的。慢慢,儿子开始有了一些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再尽信书。

上五年级时,儿子写了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中间有着这样一段话:.....清朝政府没有好好的对待自己的老百姓,人们都不喜欢它,当它遇到危险时,人们不是跑上去扶一把,而是冲上去踢一脚,巴不得它快垮台......,看到这一段话,我很欣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创造读书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读书要有气氛 , 为孩子准备相对独立的读书环境,提供一个通风、固定、光线充足、干扰较少的学习场所。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读书。我们家的沙发上都摆满了书,儿子有兴趣是就随手能抽出一本,看上一会二,看电视时看到什么内容也随时可以翻书去了解。

而今儿子已经上六年级,已经是一个十足的男子汉,依然调皮捣蛋,用我说的是匪气十足,但基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最主要的是慢慢形成了,最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