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5篇

时间:2023-09-12 作者:Cold-blooded

事迹材料写的好可以有着良好的宣传效果,在职场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我们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5篇

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篇1

白泽湖乡月形社区的大学生村官陶效敏,同时也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骨干成员。自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来,陶效敏同志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端正、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在接待来访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上,树立了良好的青年志愿者形象。陶效敏同志一方面精心组织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到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来。

一、积极参加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在本次社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中,陶效敏同志积极参与到“进社区 送温暖”活动中,不仅为社区老人们送去大量的生活用品,还陪老人们聊天谈心,排解他们的忧愁和寂寞,给老人们带来了快乐的心情,使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志愿者行动。为响应文明交通志愿者行动,陶效敏同志在第一时间内参加志愿者交通执勤活动,11月28日起每天上午、下午车流高峰期,在社区十字路口维护交通秩序,一如继往,从不间断,为维明文明和谐交通环境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三、积级参加文明城市共建活动。到各村(社区)和包干责任区进行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工作,陶效敏同志前后3次前往月形还建小区进行卫生清扫,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除了参加青年志愿者的各项活动以外,陶效敏同志在本职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全力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对未来的工作,陶效敏同志表示将继续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彰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存的理念,秉承自觉自愿、力所能及的原则,积极投入到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来。

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篇2

“你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想申请当一名志愿者。”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名大学生掷地有声的请战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返乡在家的大学生王文静,没有宅在家里,而是主动加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来,自此在防疫一线中出现了一道靓丽的彩虹,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

返乡大学生王文静,现就读于西安培华学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本来她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放假在家,足不出户,但她怀揣着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利用学习后的闲暇时间,主动找到当地的北安社区,承担起了社区信息录入工作,积极主动投身到社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她在疫情防控期间,负责对返隆人员、居民入户排查表和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信息录入工作。

“隔离不隔心”。在此期间,她还跟随社区干部走家入户为居家隔离人员送去所需物品,为儿童送去书籍。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排查,发放防控宣传单页,粘贴隔离通知单,提醒社区居民戴好口罩、减少外出,不要到人员密集场所,加强个人防护。王文静工作积极细致,对内信息录入,对外宣传排查,不仅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还得到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的一致好评。

年轻的大学生王文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致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逆行者。

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篇3

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志愿来到泾川县,在泾川县项目办的统一安排下,在泾川县教育局、社区学习中心开展服务工作,服务期满后自愿无偿的在团县委西部计划项目办服务4个月时间。在他心中,奉献,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由于在志愿者服务期间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泾川县团委、西部计划泾川县项目办授予“优秀共青团员”、“西部计划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

时刻准备,奉献青春

机遇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坎坷,使他倍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并时刻不忘以“修德、博学、明理、笃行”的校训去锻炼和发展。大学期间,他一直担任学生会干部和学院教授的科研秘书和科研助理,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依然放弃到一些中等专科院校任职的机会,选择回到西部、回到家乡,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泾川县西部计划项目办在他的自荐材料中发现,他在组织协调、社会交际、科研写作等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特意安排他到泾川县教育局工作,协助由香港活知识立群社、西北师范大学、泾川县教育局三家单位联合实施的“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以“知识扶贫,建新农村”为宗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实现在发展知识社区,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内涵发展为目标。他的工作是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泾川交流,组织策划各类学习培训,由于在大学期间他曾经组织过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到河西学院游学交流、策划举办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围谈会等大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策划经验,使各项工作开展得心应手,加之在平凡的服务岗位上,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勇挑重担,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使各项活动取得圆满的成果。

扎根基层,历练人生

凭借一时激情做出到西部来、到基层去得决定不难,但是在基层要呆得住、做得好就很难。为了努力做好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工作,他和同事一起先从宣传入手,加班加点工作,编辑发行了内部刊物《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通讯》。期间,负责《通讯》的约稿、部分栏目稿件的撰写、审稿、策划、排版印刷等工作;主动的维护“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工程的网站。包括网站的更新,资料的上传,新闻稿件的撰写,照片的编辑与处理,及时更新网站最新动态,维护社区学习中心“城乡互动网络中心”,使得世界各地的同仁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泾川县在推进“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工程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服务期间,他共撰写新闻稿件48篇,完成专题片拍摄2部,其中,泾川县电视台采纳报道新闻9篇。

为了稳步推动城乡互动交流活动开展,他一直奔波在由香港活知识立群社组织港澳学者、专家在泾川开展知识交流,送文化、送科技、送理念的各类交流活动中,每次都能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完美的策划组织,赢得了港澳朋友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迎奥运、促健康”嘉年华会、教师专业发展日、学生研究性学习、暑假培训、“农村英语教师访港”交流、泾川县中小学教师ict培训、校长论坛等大型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协调组织参加人员,准备学习交流材料,确保交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一件件平凡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来践行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奉献西部的宗旨。期间,共参与组织大型论坛和研讨会九次,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信息技术、家校合作、健康教育;先后三次组织泾川县师生赴香港、澳门交流学习;组织了27名农村英语老师赴清华大学培训;组织“港秦陇”师生夏令营活动;利用文艺晚会、嘉年华会、教育沙龙等形式,共参与培训教师3000多人(次),参加活动的学生5000多人(次),迎接社会各界人士8000多人。

另外,他经常深入基层,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多次参加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及香港活知识立群社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调研工作,积极深入教育第一线,了解农村教育教学现状及教研教改工作,并帮助学校在完善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等工作上都表现积极。协调组织各项目学校及社区学习中心其他工作人员,为香港中文大学完成学生和教师校园生活问卷调查,包括问卷的印刷、调查、问卷数据的输入、整理。并同北京《新课程报》编辑部联系,为泾川县每月增加4版专刊,他又担负起泾川县教师教研教改、教师心得、学习型学校建设等版面的稿件收集与整理的工作。

情暖灾区,心系教育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杨明科一直以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泾川县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凡是有大型活动举办的场所,都能看见他忙碌服务的身影。尤其是在5。12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泾川县团委的组织下,积极帮助灾区人民筹集救灾物资,协助策划了抗震救灾晚会,并组织学生上街开展宣传募捐活动,共为灾区筹集救灾资金9。4万多元和物资1。6万多。同时为了响应平凉市创建国家4a级旅游城市,组织学生上街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公益活动,并在泾川县西王母主题公园暨市民广场开展环境整治、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等系列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化泾川再立新功。

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的孩子,倍加珍惜他人受教育的机会。在一次调研过程中,他得知李娜同学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陇东学院英语专业,但家庭的不幸使李娜姐弟俩沦为孤儿,弟弟很早便辍学外出打工供姐姐上学,她在亲戚的接济下勉强维持生活和学习,但面对高额的学费她一筹莫展。杨明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团县委反映,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衔接在平凉日报社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并在全县发出了《倡议书》,得到社会各级的大力捐助,帮助孤儿李娜顺利的'进入了学校,圆了她的大学梦。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为广大农村初、高中毕业贫困学生提供上学和就业的机会,经团县委积极衔接争取,团省委青农部将泾川县列入全省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委培就业工作重点县,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真正将农村贫困学生的委培就业工作做好做实,杨明科又义务的加入到宣传活动中来,每天下班后,和同事在广场搭起宣传咨询台,通过视频播放、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动员“两后生”和学生家长送孩子到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学习,这样既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负担,又能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服务期结束后,很多志愿者忙碌于考试、联系工作,而他怀着对泾川县这片热土的喜爱和对憨厚朴实的泾川人民的感激,又申请来到泾川县团委,开始了自愿服务工作。他协助团县委筹备了泾川县第十三次团代会,帮助西部计划泾川县项目办迎接新一批志愿者,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社区课堂”,他组织志愿者们利用闲暇时间义务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开展功课辅导。通过朴实的行动,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在泾川县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让西部志愿者这面光辉的大旗在泾川大地上永远迎风招展。

执著追求,无悔青春

2008年6月,在泾川县团委的推荐下,杨明科以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甘肃省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考试,通过层层筛选,他成为所推荐的21名志愿者中的幸运儿。令人意外的是,他再次放弃了去条件较好环境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服务地——泾川县。组织上将他分配到党原乡丁寨村担任党总支部记助理,他再次投身到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之中,肩负起带领群众生产致富,改善生活质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村域经济好快发展的光荣使命。

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篇4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普通人不普通的灵魂。譬如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勇担责任、践行使命,不断创造“舍小爱 为大爱”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市人才服务中心支部委员方荣,今年47岁,家住刘口花园。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每天在社区门口开展志愿服务,参与蔬菜水果的分发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闲着,得出力啊!”这是她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此外,她常常在社区微信群转发防护常识、传递抗疫正能量,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共度时艰。

3月5日,如往常一样,方荣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值守工作中。可刚吃完晚饭,她突然被家人电话告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公从黄荆小区的住所不慎走失,而家人因疫情无法外出找人。放下电话,方荣焦虑万分,因为她有公务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区大门。思忖片刻后,她马上联系黄荆小区社区书记李同成请求帮助,当晚在李同成书记和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其公公被顺利找回。

“有国才有家”,为了心中的大爱,方荣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选择守护刘口花园小区的大家们。虽然在关键时刻她没能亲自守护自己的公公,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党和人民。这就是一种大爱!我们相信,当无数人的大爱汇聚在一起时,这场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结束!

志愿者500字事迹材料篇5

她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她是新临社区党总支书记,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层党员干部。值农历新春佳节,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了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大年初一开始,葛巍书记就一直带领社区人员在一线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没时间吃饭是经常的事,实在饿了就是简单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紧张,她每天在所管的辖区里不知道要走上几个来回,对居民一遍一遍的宣传,一天下来脚肿嗓哑的。因一直处在一线,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儿子送到奶奶家,儿子也才10岁,经常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一向坚强的葛书记,红了眼眶。此时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儿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诉她,此时社区的居民很需要她。挂了电话,葛书记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当中。

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奔波在各小区的“战场”上,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给的武汉返新人员名单,她冲锋陷阵,第一时间走进疑似人员的家中,事无巨细的询问情况,亲自给他们量体温,讲述在家隔离重要注意事项,每天必进入疑似人员家中,仔细掌握情况。有些居家隔离人员急需新鲜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时,主动帮助购买,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社区防疫工作站点上,她的身影从未消失过,主动发放宣传单,主动送出爱心口罩,主动排查所有疑似人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