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协的事迹材料推荐5篇

时间:2023-03-22 作者:Gourmand

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大家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只有对人物事件有透彻的了解后,我们才能写出全面的事迹,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青协的事迹材料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青协的事迹材料推荐5篇

青协的事迹材料篇1

x村,你们村村南那条进出镇的小土路也要安排好人值守x庄,请再核实一遍外地返乡人员信息,务必确保不漏一人作为防疫综合协调组组长的x镇党委副书记x电话调度完,放下手机又问x,x桥那边大衣、热水供应都及时不?走,咱再去各村转转看看......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连轴转、日夜转早已成为x工作的常态,大到帐篷供给、车辆安排,小到口罩发放、体温计调配,一切防护物资、后勤保障都要x协调统筹,一刻也不能停歇,他说我就想着别有什么地方落下喽。

防控疫情的急先锋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3日,x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会议,镇党委将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的任务交到了x手上,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着手制定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各村各部门通气,迅速贯彻落实专题会议各项防控措施;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沟通筹备疫情防控物资;1月25日(大年初一)吃过早饭,便带领镇防疫指挥部工作人员全镇巡察勘定卡哨地点,提前做好战疫动员和准备。

战疫一线的排头兵

为了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根据前期勘定,x逐村安排、亲自指导各村设置疫情防控劝导点x处,督促各村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在疫情防控指挥部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村值守点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个消杀现场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督导检查的巡逻车上能看到他的身影,天天吃住在镇和镇机关的其他同志们24小时坚守在防疫阵地。

乡镇工作的优秀标

扶贫攻坚,他所包保的群众最常说的就是你又来啦,你那么忙,有事我给你打电话,我知道你电话;环境整治,他能叫出每位环卫工人的名字,家住在哪,有几口人;组织工作,村里老党员最喜欢和他聊天陈书记就是俺队哩,俺说么,他能听心去,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认真负责、严谨踏实。

他说防控疫情,我们肩上有责、心中有爱,我们不上谁上,干工作也是这样,出出汗、跑跑腿,心里才踏实。

青协的事迹材料篇2

ⅩⅩ,男,1977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作为21世纪的青年,青年志愿者时刻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响应社会需求,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雷峰精神的培育下不断成长,草庙子医院青年志愿者们也时刻以雷峰精神为指导,在雷峰的旗帜下,学习成长。在其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始终贯彻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立足卫生行业,以医疗保健服务为重点,充分发扬扶贫济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每一次的活动中,我们都尽心尽力,满腔热忱,不为名誉,不为金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想在先、干在前,唯愿真爱常伴人间。我们在这个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意义,展现青年风貌,用行动证明自己,为新的世纪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草庙子医院青年志愿者大多是医务工作者,并且大多是医疗骨干,我们总是担负着医疗上急、难、险、新、重的突击任务,总是认真遵循着白衣战士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服务宗旨,视病人为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求实惠,不讲好处。只要有救治任务,就不分白昼黑夜,不分上班休息,不管刮风下雨,随叫随到,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在各种抢救场合,总见得到我们忙碌的身影。

志愿者们践诺,用微笑、用爱心和耐心、用智慧服务于每一个患者,患者虽然病魔缠身,但在这里他们体验到了姐妹情、兄弟情、儿女情。为了抢救患者,我们置自己的孩子不顾,孩子生病了一人躺在床上输液,放学了,没人接送,忍着饥饿等待爸爸妈妈,我们爱孩子、爱家庭,可我们更敬爱为之奉献的事业。多少次我们的医生、护士拔了自己的输液瓶,忍受着病痛去为抢救病人;多少次我们的医护人员因连台手术的劳累晕倒在手术台上;多少次我们的白衣战士将自己年迈生病的父母置之一边,去抢救更需要他们而素不相识的患者。多少次家属将红包塞在年轻的医务人员手中,而被婉言拒绝,生命之尊不因红包有无、银币有无而让手术刀、听诊器、注射器有丝毫的游离和偏差,亵读神圣之手。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也正是缘于志愿者们用职业的良知、智慧、爱心,无私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使他们树立与医务人员共同战胜病魔的信心。这一切赢得了患者解除病痛折磨的灿烂笑容,赢得了患者及亲人的依赖、好评和真挚的道谢,赢得了患者身后社会各界人士的由衷赞誉。草庙子医院青年志愿者们用敬业的挚着,塑造了白衣天使方队不懈追求的职业风采。

青协的事迹材料篇3

葛晓勇,11岁,现就读于来安县实验小学四(5)班。一个优秀的小男孩,一个令教师同学都无不称赞的好学生。现任四(5)班宣传委员,兼任四(5)中队的”一张纸小队“队长,本学期被学校大队部授予”雷锋式好少年“光荣称号。

热爱劳动的他,自小养成了勤俭节俭,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上学后的他,不光光是自己懂得爱护环境,并且还组织和参加生态环保宣传,以及保护环境的各项公益活动,成为学校”环保学雷锋“的典型。

2004年,他刚升入三年级的时候,爱上网的他就在袁日涉的个人网站上得知了袁日涉环保学雷锋的事迹,从而激发了他学习袁日涉精神的热情。(袁日涉,原北京市东高房小学”一张纸小队“的'队长,现就读于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从小学一年级起便开始环保学雷锋,最早成立全国第一支”一张纸小队“,开创了全国小学生环保学雷锋的先河。为了宣传环保,开通了容量高达100兆的独立网站的袁日涉红领巾环保网,成了全世界第一个儿童环保网的小小ceo。她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过,成为全国少先队员学习的楷模。几年来,她的环保活动与时俱进,先后为”申奥“、”抗非“等活动作出杰出贡献。

于是,2004年10月,由他发起并组织的原三(5)中队的”一张纸小队“正式成立,共有成员八人。所谓”一张纸小队“活动,就是把一面用过的纸,翻过来再用,每用5000张就是保护一棵3米高的大树。(是按照再生纸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为了我们的社会能够持续发展,就要加强环保节俭资源。葛晓勇说:”看见有人把一面用过的纸随手扔掉,我觉得太浪费,随手乱扔太不环保了“,他觉得不管节俭多少张纸,都要从一张纸开始,所以他便从号召同学们”两面用纸,节纸护树“开始。自”一张纸小队“这个特色小队成立以来,他们共节俭用纸15000张,相当于保护3棵3米高的大树。他们还在把两面都用过的纸收集起来,放在教室后面的一个纸箱里,攒多了就卖掉用于环保,他们把这个纸箱子称为”绿色银行“;另外,他们还在教室后面多放了两个纸箱,一个回收”可回收的废旧物品“,另一个则回收”废旧电池“。至今,他们的”绿色银行“共”存入“了200多元钱(这些钱大都用来为班级添置卫生工具和花卉等),回收废旧电池上千节(绝大部分已寄往北京)。虽然他们的行为远不及袁日涉大姐姐那样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他们正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证明他们学习雷锋叔叔的”螺丝钉精神“,节俭好多好多的单面纸,做成环保本,送给大家作为”笔记本“或”草稿本“;在教师节、儿童节里,他们用废旧材料作贺卡,不买传统贺卡来节俭纸张,给教师和同学们寄上一份特殊的”贺卡“。他们准备在学校里发动更多的队员参加这项活动。

为了宣传环保,作为宣传委员的他利用黑板报和橱窗等渠道,罗列了能够从身边做起的一百件小事,如:

1、使用布袋;

2、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3、随手关灯,节俭用电;

4、修旧利废;

5、双面使用纸张;

6、回收废电池;

7、旧物捐给贫困者等等,让大家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把”学雷锋“活动化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他一向期望,自己能成为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他曾这样说过:”不管将来长大后工作在哪个岗位上,都必须要向袁日涉大姐姐那样:‘与时俱进学雷锋’,做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

青协的事迹材料篇4

在苗乡侗寨的公安交管工作战线上,常年活跃着一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辅警,他们积极参与交通事故处理、秩序维护、交通安全宣传、车驾管业务……和交通民警一样顶严寒,冒酷署,风里来,雨里去,用青春和汗水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平安的交通环境默默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唐光新就是这群优秀辅警的其中之一。

妻子因他会写作而嫁给他,又因他只会写作而离开他

1973年4月,唐光新出生于黔东南州雷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干过多种行业,阅历丰富,而这些经历也练就了他捕捉新闻线索的独特眼光。2005年3月,他怀着对警察这个职业的崇敬之情,走进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当上一名辅警,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唐光新的妻子是位广西姑娘,当初,经常在报刊上读到他的文章,对他十分崇拜。最终,不顾父母的反对,不远千里从广西来的贵州嫁给了他。

那时,唐光新刚进交警支队当辅警,工资才600多元,扣完各种保险后,领到手的才400多元,他妻子又没工作,400多元还养妻儿,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贫困,老婆劝他:改行吧,搞建筑都比当辅警强!他不肯,试图通过多写稿拿稿费养家,但现行的稿费又哪能养得起家?

有一次,他和妻子在街头摆摊,他借口上厕所,却偷偷跑回办公室写稿;每天晚上,他饭碗一丢,就钻进办公室写作,一呆就是深夜;双休日,他背起相机出去找新闻,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陪过妻儿。开始,妻子对他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但时间长了,怨气总会多起来。最终,妻子带着儿子回了广西,离他而去!

人,可以丢掉一些珍贵的东西,但要是让他丢掉兴趣和爱好那是很难的。妻儿走了,但他还是痴心不改,仍日夜坚持写搞投稿。如今,与唐光新一起进到交警工作的好多辅警因待遇等方面原因,走了一批又批,而他却没有因为待遇低、家庭困难放弃心爱的工作,仍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奉献着、收获着,一干就是10年。

10年加班1000夜,8000稿件赞交警弘扬正能量

那时,支队机关的电脑还不普及,宣传科里只有两台公安内网电脑,没有互联网,而发稿得通过电子邮箱发送。整个支队机关只有支队办公室安装了互联网计算机。上班时,唐光新偶尔到支队办公室借用他们的电脑发稿,到晚上或周末,支队办公室无人加班,稿子就无法发送了。写好稿,得及时发送,不然稿子就白写了。唐光新想到了网吧,于是,他利用白天上班时间将稿子写好,晚上到网吧发稿。

后来,支队专门为他安装了电脑,这下,他写稿更勤了。白天,为了解基层交警的工作、生活状况,他经常深入一线,交警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事迹,时常让他感动不已。晚上,在支队办公大楼6楼,经常有一间办公室在亮着灯,那是他在加班敖夜写稿,把对基层交警点点滴滴的感动记录下来。他的好多稿子都是利用周末或晚上加班加点写出来的。每年他有100多个晚上在加班,双休日几乎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有时,面对电脑写稿时间长了,眼睛痛得厉害,他就往眼睛里滴几滴眼药水,又继续写稿,他常常废寝忘食地奋笔疾书,一篇又一篇内容扎实的报道在他的笔下完成。曾有朋友问他:辅警工资那么低,那么拼命干嘛?他说:民警们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业绩,我能用笔宣传出去,感到无比荣幸。

黔东南州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自2012年1月1日成立以来,负责人蒙培林组织民警自力更生,发扬南泥湾精神,积极开展警营文化建设,不到两年多的时间,打造出了黔东南苗乡侗寨交警系统的一支文化奇葩、一块亮丽品牌,得到了省领导、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唐光新得知这一新闻线索后,在支队政委的带领下,亲自到六中队驻地,通过与上路的民警执勤、下地,和民警一起劳动,和民警一起采摘蔬菜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在交谈中倾听民警的心声,收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一篇5000多字的《苗乡侗寨有支南泥湾警队----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警营文化建设纪实》长篇通讯。《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法制生活报》、《贵阳晚报》、《贵州公安》、《贵州安全生产》、《黔东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转载。在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下,蒙培林荣立个人一等功,入围贵州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候选人,他带领的队伍被推荐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被誉为苗乡侗寨的南泥湾警队。去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交警称号,贵州省仅此一名。

10年来,唐光新笔耕不辍,推出《大山深处的交警中队》、《中国好交警蒙培林》等十多名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人民网、光明网、中国警察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交管稿件8000多篇;编写、整理的1500条工作信息被公安部交管局、总队和支队采用。《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法制生活报》等媒体曾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新闻是我的追求,我愿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公安交管的宣传事业

在支队机关,唐光新是有名的大忙人,每天一上班,他就会浏览各大电子版报刊和网站,统计稿件被采用情况。接着,开始写稿发稿,编写工作信息简报;写稿之余还一边通过qq、微信和大队的宣传民(辅)警交流,给他们传授写稿投稿经验,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帮助他们修改稿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每年,支队举办宣传民(辅)警新闻写作培训,除邀请报社编辑记者到场授课外,还安排他上课。我们除了邀请编辑老师给你们讲课外,还特意安排宣传科唐光新给大家上新闻写作课。支队政委刘贵荣在2014年全州交警系统宣传民警业务培训开班典礼上如是说,这也是对唐光新多年为交警外宣传工作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

此外,唐光新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办好宣传之窗网页,将多年来的写稿心得整理成文章发布在网页上,让民警分享,让他们共同提高、进步。2008年以来,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因对外宣传工作成绩突出,被黔东南州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5次,支队宣传科记三等功3次。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对外宣传工作年年走在全省前列。

十年,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是短暂在一瞬,但十年对唐光新来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才能体会得到。如今,他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爱人和儿子十分支持他写作。去年,省交警总队要调他去总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去。

新闻写作是我的事业,是我的追求,我甘守清贫,愿把我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黔东南公安交管的宣传事业,只要工作需要,就是成不了正式民警,也要向他们看齐,做一名优秀的辅警。唐光新如是说。

十年来,他的工作有目共睹,十多次被公安部、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宣传先进个人;20次被各级新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几十篇新闻作品获奖入集;多次被支队评为优秀辅警。

虽然写稿是一件寂寞的事,但唐光新用他手中的笔扎实践行了squo;宣传也是战斗力squo;的思想。将继续坚持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做下去,为树立黔东南州交警形象、宣传黔东南交通管理经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协的事迹材料篇5

她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她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少年先锋队队员,时刻以《小学生守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一、品学兼优,屡获佳绩

她是五(8)班的班长,从入学以来,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她从小就懂礼貌,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正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她不断发展,各科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五年来,期期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班级"优秀班干部","小小歌唱家"等荣誉称号。

二、老师的助手,同学的榜样

在同学眼中,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老师和同学都很信服她。她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做得有条不紊。她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她对待每一位同学都很真诚,有同学生病了,几天没来上课,她就主动给他补课;同学之间闹别扭了,她就会立马去缓和,她就是我们班的"热心肠"。

三、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外,她在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表现也很出色。因为优秀的唱功,她被选为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因为精准的节奏,她成为了学校小小指挥家。在今年举行的运动会中她表现也很出色,荣获了小学五年级组女子跳远第一名,女子100米第三名的佳绩。她干什么事情都很认真,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好孩子。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她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努力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少年而奋进!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9篇《优秀学生评选事迹材料》,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