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活动总结可以总结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分析原因,在写活动总结之前需要对活动的相关细节做好回顾,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研记录活动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教研记录活动总结篇1
研讨时间: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韩雪峰
研讨主题: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研讨目标: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研讨方式:问题式
研讨方式:参与式研讨方式
研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於香: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纳: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介绍,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
三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充分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三是将游戏区域进行综合运用,可采取交换区域、整合区域、等多种管理方法,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研讨小结:
?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教研记录活动总结篇2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少年儿童敬老、爱老、孝老的意识,创建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我校决定开展“关爱老人 全民行动”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一、上一节敬老课
各中队开展以“念亲恩、抒亲情”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向学生系统讲述古今中外的敬老故事,引导青少年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二、背诵一段《弟子规》
以“感恩父母”为主题,背诵《弟子规》有关“孝”的句子,并利用课外活动,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在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三、做一件敬老事,用温暖表达爱心。
各中队发动队员利用节假日开展慰问老年人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家庭,以打扫卫生、聊天拉家常、给老人讲故事等形式,给老人带去快乐和欢笑。
本次活动在学校高度重视下,各中队开展了“话重阳,敬老爱老”的孝亲敬老活动,全体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给长辈送去关心和温暖,并将此活动延续在生活中的每一天,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传承下去。
教研记录活动总结篇3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重阳佳节。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氛围,20xx年x月x日上午,xx市xx小学全体师生在操场隆重举行了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升旗仪式。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雄壮的国歌响彻云霄,四x中队xx同学主持本次主题升旗仪式,并向大家讲述重阳节活动相关内容,xx同学进行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的国旗下演讲,接下来,xx与四x中队的全体同学带来的配乐诗朗诵《重阳》以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向全体师生演绎了一曲爱与感恩的赞歌。之后,xx同学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每一位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后,大队辅导员xx老师强调总结: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好学生!
这次活动,不但宣传了“重阳节”传统文化,还让学生了解了节日的意义和内涵,更重要的是使全校师生在此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这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研记录活动总结篇4
● 教研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3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
● 参加对象:小班组全体成员
● 活动实录:
主持人:
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计老师:
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崔老师:
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孙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
主持人:
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张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朴老师:
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可龋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张老师:
刚才朴老师说的方法我感觉也很有一番道理,班级常规一定要抓好,不抓好,老师的活动多半是很无效的,有了一些不要听的孩子,或者是有的孩子课堂常规不好,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倾听,我觉得教师在培养孩子课堂常规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一般以正面引导为主,我以班上上课认真的孩子为榜样,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眼睛亮亮的,就引导其他孩子效仿;比如有的孩子坐得稳稳的,我会及时表扬他;比如有的孩子上课举手积极,我也会引发其他孩子给予响亮的掌声……,孩子是喜欢听好话的,也很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些方法还是满可行的。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教研记录活动总结篇5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5日
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
教研组长: 彭云
参研人员:幼儿园教师
教研主题: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多功能利用的讨论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是 《规程》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因此,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幼儿园在环境材料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游戏中着力于情趣性、操作性和选择性;更注重了材料的多功能利用,让幼儿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实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本学期我园开展了以四大游戏为主题的各项游戏活动,大家也制作、投放了许多的游戏材料,那么在孩子的实际操作中,老师们会以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去关注游戏的进程;那么,通过今天的活动请老师们谈谈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
研究目标:
1、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解决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帮助教师适时的投
放材料,丰富孩子的游戏。
2、通过自身体验和相互探讨,知道材料在运用上是有多用途的,我
们应创造性的开发它的用途。
3、鼓励教师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展示。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言,抛出话题: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交流看法:激发幼儿兴趣、预设目标,操作性、探究性)
二、 围绕要点,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主持人:刚在老师谈了一些你们对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的理解,那么,在今天的游戏中,你投放了那些材料,孩子在使用材料过程中,你们又发现了那些问题?
参研教师自由发言: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
主持人:(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作为老师更应观察、发现材料多方面的用途,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们已经发现材料的多用性,那么,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呢?现在请请老师们选一个材料分组讨论并进行设计。
分组讨论:大、中、小班,各选一个材料商讨材料的多功能利用。
各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介绍做法,形式不限。
四、小结: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
挖掘和探讨以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次讨论的议题:表演游戏中,老师应如何有效的指导。